内蒙有哪些5A景点?
1.内蒙古博物院 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有着一座独具北国风光特色的自治区级综合性博物馆——内蒙古博物院,它是集文物馆、标本馆、古生物馆、科技体验馆于一体的现代化博物馆。它于2007年5月1日正式对公众开放,现有馆藏历史文物、古代生物化石、历代民族文物、近现代文物、蒙古族文物、其他民俗文物和天文文物等十五万余件;其中珍贵文物4万余件,有“内蒙古自然与社会历史的缩影”之称。 馆内设有九个常设展厅和一个临时展厅以及三个科技演示厅。在这里您会看到许多珍贵的藏品——距今约三万年的人类活动遗物和打制石器、新石器时代的彩陶及玉琢的装饰品、匈奴服饰、辽代契丹器皿、清代宫廷服饰、蒙古包模型......更有来自地球四角各地的化石陈列于此:世界最大的恐龙骨骼化石——巨齿龙;中国最大的猛犸象骨骼化石——猛犸象;亚洲第三大鸟蛋化石----鸭嘴龙蛋等等,绝对让您大开眼界! 在内蒙古博物院的二楼还设置了“探索与发现”儿童科学乐园,这是内蒙古自治区唯一一家为3至12岁的青少年提供的进行科学探索体验的场所。在这里孩子们可以亲手操作各种有趣的实验,了解科学的奥秘! 内蒙古博物院还是全国第一家实行免费开放的博物馆哦~ 地址:呼和浩特市赛罕区东二环路与巴彦塔拉街道交汇处 交通:乘坐93路、66路至内蒙古博物院站 开放时间:每周二至周日8:30—17:30(周一闭馆) 温馨提示:博物馆内不可携带任何食物和水进入(包括水杯)
2.哈斯乌拉街 哈斯乌拉街是呼和浩特现存最完整的一条旧式街市,因旧有哈斯乌拉旗而得名,位于呼和浩特市新城区。此街东西走向,东起中山西路,西至南茶坊大街。街长约847米,宽约5米左右。 该街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当时只是南茶坊街旁的一片小胡同,叫南茶坊街胡同或南茶坊,后逐渐形成街市。光绪年间称哈斯乌拉街。“哈斯乌拉”在蒙古语中是“黄庙”之意。据说这里曾有一座汉传佛教寺庙,因遭雷击而被焚,当地喇嘛遂迁居此处,另建一座藏传佛教寺庙黄庙,街也因此得名。 黄庙坐西朝东,建筑格局按四合院形式修建。黄庙现仅存正殿,面阔3间,进深1间,硬山顶砖木结构,前出廊厦,两侧为配房。东西耳房已拆除。整个建筑雕梁画栋,装饰华丽,颇具藏传佛教特色。 20世纪60年代以前哈斯乌拉街两侧仍为店铺林立的繁华街巷,其后,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原有商铺逐渐被拆除,现在只留下一些民居和几段残垣断壁。不过,如今的哈斯乌拉街仍然保留着一条青石板铺就的旧时巷道,成为呼和浩特老市区里一处独特的景致。
3.清真大寺 清真大寺位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旧城玉泉区五塔西街北侧,是一座伊斯兰教清真寺,始建于明朝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明末毁于兵火,清朝康熙三年(公元1664年)开始重建,至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竣工。大寺占地面积1.1万平方米左右,由教民自筹资金建成,故又称“土尔扈特部清真寺”。 清真大寺的建筑风格具有中国古典建筑风格,是汉族传统建筑艺术与伊斯兰教建筑艺术的完美结合。大寺主体建筑均为砖木结构,大寺的主要建筑有大门楼、过厅、礼拜大厅和讲经堂等共29间,均为中国传统的单檐歇山顶式建筑。 大寺南北长约50米,东西宽约40余米,高大的门楼气度轩昂,门楼上的木雕、彩绘精美绝伦;过厅、礼拜大厅和讲堂高大宽敞。大寺的整体布局对称而严整,其结构简洁而明朗,造型朴实无华,既保持了伊斯兰教的教规又融入了中原汉地建筑的文化内涵,体现了中华民族兼容并蓄的博大胸怀和海纳百川的宽广胸襟。 大寺是中国北方最大的一座清真寺之一,也是目前内蒙古地区规模最大的伊斯兰教建筑群,更是呼和浩特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该清真寺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且保存状况较好。因此,它的存在对于研究内蒙古地区的伊斯兰教发展史和城市发展史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地址:呼和浩特市玉泉区五塔东街 交通:乘坐公交车至“清真寺”站下车即可到达;
4.昭君墓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下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杜甫的《咏怀古迹》把王昭君一生的坎坷命运刻画得淋漓尽致,也使她的故事广为流传。 王昭君又名王嫱,西汉元帝时期南郡秭归(今湖北省兴山县)人。她天生丽质,聪慧过人。在皇宫中选妃时,以“落雁”之姿被选入宫中。然而当时宫女众多,王昭君又是个性格孤傲的人,不愿与人攀附,所以一直得不到皇帝的注意。直到后来,汉元帝将后宫良家子选作公主的侍女,准备将她们遣送到匈奴去和亲。此时,正值朝廷广征宫女的时期,所以王昭君便被派往匈奴和亲去了。 因为她是随公主一道前往的,所以被称为“明妃”。而她在出塞后的第二年,即公元前33年就被封为“宁胡阏氏”(意为宁静胡狄,胡指外族,狄是指匈奴单于)。可见她深得匈奴的尊敬和爱戴。 而昭君出塞之后,汉匈两国开始了将近半个世纪的和平相处局面。
关于昭君下嫁的缘由众说纷纭,但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