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五行属什么?
胆,五脏之一,《黄帝内经》中描述为:“五脏者,中之阴阳。” 中者,阴阳之府也。 阳者,卫气(阳气)之所居;阴者,营血(阴气)之所居。 因此五脏就是:心肺肝脾胃肾。 心在五行中属火,肝属木,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 五脏在五色中分别为:青赤黄白黑。
那么胆呢? 在五行中属什么? 在五色中又属什么? 古人通过观察发现: “凡人之五色,脉之沉小,其色幽青、黄而如烟者,胆之病也。”“人卧则血归于肝,肝受血而能视,血足则目张。” 黄而如烟的颜色和胆有联系吗? 有! 所以古代的医书说: “其色青,其病气,其脉弦,此肝气病也。”“其色黄而光润,其病恐,其脉弦而大数,此胆气虚,病在腑也。” 这里提到了两种颜色:青色、黄色。 这两种颜色确实与肝胆有关系。
古书的原话是这样的: “厥阴所至为青色……少阳所至为黄色” 所以黄色的出现是少阳经之气太过导致的。 而《黄帝内经 · 灵枢》中提到: “一阳经脉,血气盛实,故令身热,如是者,名曰郁热” 这里提到了一身热,而且将原因归咎于“一阳经脉”之气过于旺盛了。 所谓的“一阳经脉”其实就是胆经。 因为胆属阳经并通三焦,而三焦是人体最大的六腑之一,具有储藏和水液的作用。
《黄帝内经·素问》中说: “三焦者,中渎之腑也……” 张景岳在注解这句话的时候说: “三焦者,水火之中游,阴阳之府也。” 也就是说:三焦是水中之阳,也是阳中之阴。 人体的水液在这个地方运行,而又不会被此处囤积。 如果水液因为阳气虚衰或者湿热等因素而停滞在这里,就会出现黄疸,也就是《黄帝内经·灵枢》中所讲: “三焦阻塞,气凝不退,往来寒热,形如疟状。” 这和我们现在所讲的胆结石很相似——阳虚生内热,继而津液凝聚成石。 古代医书记载的治法都是清热利湿、疏通三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