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推算五行?
“五行的概念最早见于《尚书·洪范》,其中说到:“水、火、木、金、土谓之五德,言其道互相关系,相代谢”。这里的五德是指五方的五元素,也就是东方的角、南方的南、西方的西、北方的北和中央的戊己; 五行是古代中国哲学的概念,五行指:“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根据东汉王充的考证,“五行”一词最早出现在《尚书·甘誓》篇中,其云: “天之惟用五行废于,百姓何明”。这里的“五行"不是后世所称的五行思想,而是指金、木、水、火、土。
从《尚书·洪范》提出五行学说以后,又陆续出现了许多关于五行学说的论述以及运用这些理论解释社会历史现象,预测凶吉祸福的各种学说和占验之书。由于当时人们已认识到阴阳二气的对立和相互作用所产生的各种变化是必然的,因而不再把五行看作一种原始的自然力量了,而是在承认五行变化规律存在的前提下,利用这种理论来解释社会历史现象的变化,指导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活动,并逐渐形成为中国古代哲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华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从《尚书·洪范》到汉代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关于五行的系统论说,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四点: (1)五行之间存在着生、胜(克)关系,这就是所谓“相生”——即“木生 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所谓“相胜”(或称相克)——即“木胜土”“火胜金”“土生金”“水胜火”“金胜木”的关系。 (2)“五德终始”说,这是以五行之间的相生、相胜关系来说明历史上王朝的代兴更迭及其运数。 (3)“四时五行”说,认为天地万物都是阴阳五行的产物,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四季循环往复,五行随之运行不息。 (4)“五方五行”或“九州五行”说,将宇宙分成五个部分,每个部分都包含五种五行之物;将地球划分为九个区域,每一个地域也包含有五种五行之一物。 在以上四个基本观念的基础上形成了许多派别纷起争鸣的理论。例如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应氏的五行论、白氏的五行相胜说、宋子姚翁的五行相得说等,而诸子百家在各自的学术观点中也均运用了五行学说作论证的依据。 至汉武帝时,儒生的地位得到提高,儒家开始被统治者尊奉为正统思想,于是五行学说也就顺理成章地被封建统治者和儒家学者结合起来,作为维护封建制度的思想基础加以宣扬和应用了……
” 至于如何推算,就不知道你要怎样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