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字五行属性什么?

马德中马德中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军”的字义初文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形如正面站立的人持大斧的形象。金文字形演变为手持大斧、身披甲衣的武人形象;小篆字形又变成了两个并列的人的形象;隶书变形为“军”。 《说文解字》解释道:“军,兵也。”意思是“军”就是军队的意思。现代汉语词典中也对这一含义有所交代:“军队”[1]。可见“军”的本义就是“军队”。

不过,我们现在用的汉字很多都是繁体字,而繁体字的“軍”在甲骨文和金文中都写作“夋”或“㝊”。那么,“軍”的本义究竟是什么?现在已故著名古文字学家、复旦大学教授裘锡圭先生认为,“䙫”“夋”和“㝊”都是“军”的本字。他说:“这个字(指“军”)的本字是‘䙫’,从‘𣨉’(读若“句”)声。”

什么是“本字”呢?汉字的“本字”是指一个汉字最初的读音和写法。换句话说,一个汉字最初的样子是什么就是它的本字。比如“明”字的本字就是“朙”;“行”字的本字就是“⾏”。而“朙”和“⾏”就是它们的本字。 为什么又说“军”的本字是“䙫”呢?这是因为,甲骨文的“丘”字作“䙫”,并且读如“君”,它和“军”的古音很接近。金文的“丘”字作“㝊”,和小篆的“丘”字相同,而金文的“丘”字正是从“䙫”字演变而来。可见“䙫”才是“丘”的本字。

那么,为什么把“䙫”借去作了“丘”的读音和书写形式呢?这是因为“齟”有一个发音相近的繁体字“邱”,而且“邱”也是姓氏用字之一,所以不能随便变动。由于古文字的异构现象很严重,为了表示同一个意思,常常有不同的字表达,反之亦然;同时一个字也有可能随语言的变化改变读音和写法。借用文字是很正常的,因此就会出现同一字有时作音同字不同,或者音同字也相同的复杂情况。对于这种情况,我们不必深究其来源,只要记住它们现在的样子就行。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