芹子几画什么五行?

左自刚左自刚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康熙字典》中有解释,“芹字,古作蒨。从菜,音倩。又省声。”可见“芹”字在古代并没有直接与“辛”部首有关的写法。而《现代汉语词典》中则把“芹”字归为“艹”字头下,明显是受今形字“茜”的影响。 由此可以推断,“芹”字的字形是从“艹”旁演变而来,读若“倩”。

《说文解字》中则有更详细的解释,“芹,艸也。从他。”“他,徙也。言芹之徙迁於他地,如人徙一般。”“芳,香之盛者也。从艸,芬声。”“芬,草香也。从艸,分声。” “芹”和“他”“芳”“芬”等字一样,本字都应该是“艸”头部的字,后来分化出来并简化成“芹”。许慎认为“芹”的本义是一种香草,即“芹”字在古文字结构中的表义。

不过,现在“芹”字已经不再表示这种含义了。那么古人是如何知道“芹”字的这一起源呢?我认为可能是根据“芹”字的读音推测出来的。因为“芹”这个字读若“倩”,而“倩”有“请”“倩”的意思,请人摘取一种叫做“芹”的植物来制酱,当然这种植物就是一种水草。(请参考“请”字的注释) 所以,“芹”字最开始可能表示的意思是“从水而从采,请取之”,这是一种带有表示动作意义的名词。而这个字像“人”在“采”的样子,并且“采”的字型变化也说明该字最初是指人的手脚在采动。

到了后世,这个词的动作含义逐渐淡化,变成了一个形容性词,指“芹菜和水草一样的颜色”;同时因为“请”字带有主动意味,于是变成了“以‘请’取‘芹’”,最后变成了现在的“芹”字。 我按照上面的思路自己推了一下,发现“芹”字可能在东汉以后才有了现在的字形。原因是在东汉之前,“采”的字型还表达不了手在“采”的意思。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