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文化是什么?

阎春霖阎春霖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行”是古代中国人特有的一种概念,和现代人的理解可完全不一样 《说文解字》里说得很清楚,“行,人之步趋也”,意思就是说,行就是人走路的样子,引申为做事、行为。 所以五行的含义也很清晰了,木火水土金,对应的就是春夏秋冬金水火土,那么这五行怎么来的呢? 古人把一块石头放在野外,经过漫长的岁月,受自然界的风雨打磨,终于形成了最初的五行——金水火土木。(这里把石块简化成了金水木,其实还有火) 这是五个最基本的元素,也是构成天地万物的五种基本物质。

随着人类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人”的作用,于是五行中加入了人,成为“天人五行”——金木水火土加上人,也就是现在常说的“五行俱全” 有这个“人”在,五行才变成了阴阳五行,因为人有阴阳气势,所以阴阳五行中才有了阴阳的含义。 五行相生的顺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相克的是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 这个相生相克的顺序是有讲究的,在阴阳未分的情况下,世界是由阴阳两种状态构成的,阳盛则燃,阴盛则寒(简单来说就是这么回事) 由于有“人”的存在,阴阳是可以分开的,这样阴阳就可以互相成就了,这就是“天人合一”,这个相生相克就变了,变成了“阴阳五行相生相克”。 在天成象,在地成形,万物都是阴阳五行合成的,所以我们常说“我五行欠啥缺啥”,其实就是说我阴阳哪方面偏颇了,需要平衡一下。

比如我们常看见有人老说你别气我了,我生气伤了身体(金),你让我生气我肺(金)都疼……

周旻泽周旻泽优质答主

五行文化是中国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哲学思想,是中国古代文明的结晶。五行学说认为: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元素构成的,任何事物均可以归属到五种物质元素之中,任何事物都存在木、火、土、金、水这五种物质元素,在具体的事物中,五种物质元素又是以相生相克的关系,维持着事物之间的动态平衡,“生我”“我生”为相生,“克我”“我克”则为相克。具体言之,“生我”为“所胜”,“我生”为“所不胜”,“克我”为“所不胜”,“我克”为“所胜”。在相生相克中,五行之间保持平衡和睦状态,构成阴阳和谐的关系。

五行学说认为事物在发生、发展、变化过程中有其固有的规律,五行之间的正常关系构成事物的协调平衡,而五行之间的异常关系则致事物失衡而引发疾病。相生、相克是保持五行之间协调平衡关系(正常关系)的两个重要环节。五行相生,是五行之间依次生成、促进的关系。五行相克,是五行间相互约束、抑制的关系,相生、相克均是制约过程。

在人体,相生关系则表现为相生不足,包括“母病及子”和“予病及母”两个方面。相克关系则表现为相克太过或不及,包括“反克”和“递克”两种情况。相生不及、相克太过或不及,将破坏五行之间的协调平衡关系,导致事物阴阳失和而发生病理变化。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