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生肖照镜子?

却俊旭却俊旭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人逢喜事精神爽,月临中秋光彩耀”,今天是农历八月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秋节。 按照中国传统的历法来讲,八月正是秋分之时,日月遥遥相望,昼夜时间相同,所以这一天的早晨和傍晚都很重要。在《礼记·月令》中就有关于仲秋之月的祭祀以及庆贺的活动记载,可见从先秦开始,中秋节就是喜庆祥和的节日之一了。 而到了今天,这个日子同样受到大家的重视,不管是回家探亲还是出门旅行的人,不管走多远,都在这一天赶回家中与家人团聚,共享天伦之乐。 在这样一个阖家团圆的日子里,想必大家的心情都是美美哒!不过,也有那么一些人,尽管身边有人陪伴,却总显得有些孤傲清冷,情绪很难有高涨的时候,就像是在照着一面看不见的镜子,只能看到自己的倒影,这样的情绪也被称为 “镜中自我(the mirrored self)”。

心理学研究发现,这种“镜中自我”的感觉是一种普遍的体验,每个人都会在某些时候觉得自己是一个被观看的对象,而不是表演者。例如,在看着自己照片的时候、对着镜子整理头发或者衣裳的时候……在这些时刻,我们都有可能产生一种陌生感甚至恐慌感,觉得周围的一切都很遥远,自己与这个世界的联系仿佛也仅仅是通过镜子这一面“玻璃”。

有意思的是,这种“镜中自我”的感受并不是特定指某个人或某种人,而是贯穿在整个群体之中;并且,这种感受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环境和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那么,是什么造成了我们的这种感觉呢?

心理学家们提出了四种可能的解释,它们分别是客体视角理论(object perspective theory)、主观反射理论(subjective refraction theory)、双视角理论(bilingual theory)和社会对比理论(social comparison theory)。

其中,客体视角理论认为,由于我们无法看到完整的自己,因此总是倾向于将自己与客体进行比较,而这会导致我们产生自己“不够好”的认知。主观反射理论则强调人的主观性,它认为我们总是会无意识地将自身与理想中的形象相对比,而这种高标的自我要求总会让我们对自己感到不满。 双视角理论和社会对比理论侧重于外部环境对我们自我认知的影响,前者指出人们常常以别人作为自己判断的标准,当看见自己的影像出现在镜子或者其他媒介中时,我们往往会将焦点聚集在别人身上,于是就会觉得自己这里不好看那里做得不够好等等。后者则强调外界评价对于自我感知的作用,也就是说,别人的看法会直接影响我们对自己的看法和传播速度。

不管这四种理论是如何诠释的,它们都指向同一个问题——我们对自我的认识往往是模棱两可且不稳定的。

而在这些时刻里,也许我们需要做的是放下那本应该圆满的自我画像,去接纳现实中的不完美并与之和解。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