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坛都有什么景点?
1、祈年殿 天坛的主要建筑物之一,原称“圜丘”。传说其设计者是一位姓朱的道士,因为设计时按八卦布局和建造方法都与吕祖殿相同,才使得乾隆皇帝将祈年殿与吕祖殿一起认为是吕洞宾的仙迹而受到保护。 祈年殿最初是用竹木搭建而成的,明永乐十二年(1414)改用砖砌筑而成。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重建,改为圆形重檐歇山顶建筑,内外檐均装饰苏画彩画。内檐正脊垂柱上挂有铁制大铃,共12个,名为“金响”;外檐垂柱不饰斗拱,且不施挂金响。 祈年殿内部为圆形,象征天圆地方,最独特的一点是它的柱子都是圆形的!而且这些柱子都不与地面相接触,下面没有柱子支撑。相传这是因为天子是上天之子,所以是天下的中心,而天下就是圆的故此建筑的主体必须呈圆形,而且不能落地,表示没有根基。
2、回音壁 它位于祈年殿以北约70米的地方,是皇穹宇的外墙,之所以叫回音壁是因为皇穹宇围墙的构造十分独特,墙面呈圆形,墙壁的厚度很均匀,只有外璧上有45度斜坡的窗棂格门122块,这些墙上没有门也没有窗,只开有三处圆洞,分别用于供奉神灵和烧香祭天之用。由于围墙四面墙体一致,且极为厚实整齐,再加上这里地势险要,南面有高三点五米的丹陛桥,西面和北面的围墙又形成了弧线,而正南面的围墙正中却突出来形成了一个凹形壁面,这样的构造使声音能连续多次反射,所以不管站在哪里说话,只要声音够大,便能在东、南、西三面围墙上得到回响。这就是所谓的回音壁现象了。在这里还可以看到另一件有趣的事情那就是这里不仅可以听到自己的回声而且还能够听见别人的对话声,这也是回音壁的神奇之处呢。
3、斋宫 为皇帝在祈谷坛举行斋戒时的住所,始建于清乾隆四十九年(公元1784年),嘉庆五年(公元1800年)竣工并投入使用,是一座造型精美的四合院式古典建筑群,占地2万平方米,共有房舍二百余间,其中斋殿三间,东西配殿各九间,门楼及东西厢房各七间,东西廊房各三十间,南北游廊各十三间。整个建筑群坐北朝南,中轴线上自南向北依次为甬路、石门、大门、前殿、斋殿和后殿,左右两侧以游廊相连,形成四合院格局,院内以青白石作底衬,全用磨砖砌成,无立柱分隔,屋顶全用黄色琉璃瓦,建筑装饰以苏式彩绘为主,并点缀苏画彩画。整体建筑小巧玲珑,精巧绝伦,是中国古代皇家建筑的代表之作。
4、皇穹宇 又叫神乐阁,是天坛中的主要建筑之一。它和圜丘一样都建在一个高出的平台上,不同的是这个平台比圜丘高出许多。据记载,这里的平台原先是夯土台基,直到崇祯九年(1636)才改成了砖石的台基,并且改建成了一个直径达四十多米的圆形建筑。从外面看,皇穹宇建筑群是由三重环绕的筒子墙所组成的一个院落,其中第一重院墙由南到北纵贯整个院落,第二重院墙由南而北仅包围第一重院墙的一半,第三重院墙则将整个庭院包围了起来。 虽然皇穹宇的整体外形看上去像一个圆形院落,但其实建筑本身并不完全是圆形的,而是采用了中国古代建筑设计上的“天圆地方”理念,以南北中线来划分空间,形成了主从变化的前后两部分。前面部分是以皇穹宇为主体的一栋圆形建筑物,后面则是以景寿门为中心的两个长方形院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