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医五行属什么?
中医学属于中国传统医学,是研究生命的科学,那么它所依托的五行理论自然也是基于这个基础而建立起来的关于生命的哲学体系。 中医理论认为天地万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元素组成,这五个元素之间以及每个元素所属的事物的相生相克关系,构成了宇宙的本来面目和万事万物的运行规律。这就是中医的“五行学说”。
中医用五行学说来解释人体的生命现象,把人体看成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并用五行学说来阐述它们的相互关系、相互作用及相互制约的规律并依此指导医疗实践。了解与掌握五行学说对于学习中医基础知识是十分重要的。 在《黄帝内经》中,五行学说是作为“天人相应”整体论思想的基础而提出来的。
《黄帝内经》对五行的描述是: “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灵枢·本神第七)》。 也就是说,人要顺应四季气候的变化调整自己的起居生活;调节情绪避免大喜大悲;节制自己阴阳的偏衰以免导致疾病的发生。这样才能保持机体的健康,达到长寿的目的。
五行学说在中医养生中所起到的作用主要是指导意义。古人通过大量的观察发现,自然界界的季节变化是有规律的,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一年四季如此循环往复。所以聪明的古代医者就依据这种自然的规律来提醒世人要根据这种规律调整自己的日常生活以保持健康。同样,聪明的病人也会根据这种规律来调整自己的生活以促进疾病的康复。 然而,五行学说作为一种朴素的唯物主义哲学,其本身带有一定的局限性。
首先,它把世界上所有的事物都归结为五大类且每一类都用一个属性来说明,这就显得有些过于笼统。其次,它的每一个属性都是针对事物的某个方面而言而不是全面的概括,它所谓的相生相克也都是指某一方面的关系而非整体的关联。我们应用它的时候不能拘泥于它的形式而在于把握它的精神实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