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势五行什么意思?
这个要从河图洛书讲起,先天八卦也是从这两张图开始的。 古人发现地球上的水循环是有周期规律可供人类利用的,于是把地球想象成一个鸡蛋,中间高高隆起代表“蛋”的中轴线,然后以中轴线为界,划分出“天地”,有天地才有上下左右前后,形成“四面八方”的概念,而“四”是代表四季的概念,“方”则是方向的意思,这就是“四方”的由来。
古人又进一步把“方”抽象化,形成了“阴阳”的概念——太阳总是阳的一面,月亮阴的那面始终不被阳光照射,因而有了“阴晴圆缺”的说法,而昼夜交替、四季轮回也是如此被抽象出来的。这样,古人就得到了阴阳两条线,并且用这两个符号来表示一切事物的两种属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这是悲与愁的形象;“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这是喜与乐的形象,万事万物都被分进了阴阳两类中去。 但是,大地之上还有高山平原,天空之外还有太空,阴阳两仪显然无法完全表达世界的万象。怎么办?古人想出了“阴阳五行”说,用五根木棍在两个阴阳框中摆放位置的不同来表示土、火、金、水、木五种元素,以此作为构成宇宙万物的五种基本元素。其中,阴阳代表了物质的两个“态”——“阴阳平衡,宇宙和谐”(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五行则反映了这些物质在不同时间、地域的“势能状态”——比如南方属火,正是午月炎暑之际,其五行之“势”自然比北方之水要高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