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生肖取十二?
十二生肖,又叫属相,是中国与农历有关的传统习俗之一。据说最早源于东汉王充的《论衡·物势》:“凡动物,飞走之类,昼伏夜动;鱼类之类,潜渊而处……其行皆然,其止亦然 ,无早晚也。”认为老鼠白天潜伏夜间出来活动,牛、羊等晚上休息白天出来找东西吃,兔子和龙则阴阳各半,每天半夜时分,既非子夜也不是正午,阴气盛阴阳均,是它们行动的时候,等等。
这里所谓的“数”不是现在的数学或数理逻辑中的数字(numeric)概念,而是古人对数量的一种计量手段,用“一、二、三……”来表示多少的意思。这种计数的单位叫做“算筹”,与现在用的十进制位值制不同。在这种体制下,1001这样的数字是不能表达的,最大的数字就是999。九百九十九这个数就得这样表达:千九百九十九。因此说一千零一夜实际上是个虚数——一万年一天才合乎古人对数的理解。而十二生肖则是以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为一个周期循环往复,每一个轮回都包括着一个甲子年和另一个甲子年。所谓“当年今日”其实是包含了一周又一周、一月又一月、一年又一年。
正因为如此,古人计算年龄时采用虚岁算法,出生之年就算作一岁,以后每过新年就长一岁。所以说是“我今年三百岁了”。这很符合古人的时间观念和数概念。 那么有人问既然已经有了天干地支为何还要加一个子丑寅卯呢?原来这是一套完整的纪岁系统,有它自己的运行规律,好比今天的公历和农历一样,不能互通有无直接换算。干支纪年法中每一个字都具有一种特殊的含义,它与八卦、五行等一起构成一套完整的信息系统。其中子丑寅卯四支特别有意思,它们是代表四季的符号:子是阳气始萌,阴阳相争之时;丑是万物生长、阳盛阴衰之时;寅是万物复苏、阳盛阴微之时;卯是阳气鼎盛、阴阳平衡之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