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每个月都有变化吗?
女性卵巢每月都会产生新的卵细胞,同时,卵巢中也会有大量不同发育阶段的卵泡,而正常排卵的女性,每个月都会有成熟的卵细胞排出; 而没有生育要求的女性,若不想怀孕,则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来抑制排卵。 临床上常通过测量基础体温、观察月经周期或结合超声检查判断有无排卵。 对于有生育需求的女性而言,在备孕期间可以借助基础体温测定、B超监测或者性激素检测等,来判断排卵情况,从而把握最佳受孕时间。 如果出现月经量明显增多、经期明显延长或缩短,要及时就诊查明原因。 另外,除生理性卵巢改变外,卵巢还可发生肿瘤性病变。良性肿瘤多无症状,常在查体时意外发现;恶性肿瘤可有腹胀、腹部包块、腹痛、腹泻、贫血等不适,应及时就诊明确诊断。
对于任何年龄的女性来说,定期进行妇科检查和卵巢功能检查都是必要的。 一般情况下,建议20~35岁的女性每1~3年检查一次;36~49岁的女性每1~2年检查一次;50岁以上的女性每年检查一次。 但如果有以下问题,则需要及时就诊治疗:
1.月经过少、痛经或闭经;
2.肥胖、多毛、痤疮;
3.持续不孕或有孕产史不明、反复流产等情况。
从青春期开始,每一个女孩子每个月都有一次排卵。卵泡发育受到脑垂体和下丘脑分泌的激素的调节:下丘脑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来调节脑垂体促性腺激素的分泌;腺垂体分泌卵泡剌激素和黄体生成素,直接作用于卵巢;卵巢分泌雌激素和孕激素,雌激素和孕激素又反过来影响腺垂体和下丘脑促性腺激素的分泌。
在月经周期第3~5天,脑垂体开始分泌卵泡刺激素,促使卵巢内多个卵泡发育,大约经过10天左右,其中1个优势卵泡会脱颖而出,其他卵泡相继闭锁消失,继续发育的卵泡不断分泌雌激素。当雌激素上升到高峰时,会引起腺垂体分泌黄体生成素达高峰。在黄体生成素的高峰作用下,成熟的卵泡发生破裂,排出卵子,即排卵。排卵一般发生在月经来潮前的14天左右。排卵后雌激素水平开始下降,由腺垂体和下丘脑分泌的激素调节,卵巢内形成黄体,分泌孕激素。黄体功能维持12~14天后衰竭,雌激素和孕激素下降,子宫内膜失去支持而剥落出血,发生月经。如果卵子受精,受精卵着床后,由胎盘绒毛膜滋养细胞分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可维持黄体继续分泌雌激素和孕激素,这样子宫内膜不会剥落,就不会发生月经,所以女性知道怀孕了。以上过程称为月经周期。排卵日期大约在下一次来潮前的第14天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