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的五行是什么?
这个“海”字,是广义的“海”的意思了。古人把大地的表面分成九大州(古书上说的九州实际上是指豫州、青州、徐州等等的总称),南方叫做扬州,也就是长江中下游一带。因为这里濒临海洋,地势低平,所以称为“海”。其实,这就是江南水乡那个样子的原始模板了。
这九州的划分和五行的关系是这样的:
《书·禹贡》记载:“冀之北达幽云,广丽荒宇……青齐海岱,惟徐兖荆豫。” 这四州,正好对应着东木西金中土南火北水的方位。其中东属木的青州和南属火的扬州,一个在东方一个在南方,都是阳盛之地;西属金的雍州和北属水的幽州,一在西方一在北方,都是阴盛之乡。
《书·舜典》又记:“分命羲叔,宅于析城,奄有百蛮,厥土黑壤而高衍。曰夏后氏。” 这里面除了“百蛮”可能指西南少数民族之外,其他内容都提到中原地区的黄河中游地区。这个地方在当时的地图上处于中央位置,因此被称为中土——这一带有河洛文化,所谓“华夏”或者“中原”,就是指的这个地域和文化。
中土的五行属土,又由于它处在南北东西的中心位置,所以又有“四方之中”“四渎之正”的说法,当然也就成了中央的象征性地理范围。 这种以中原为中心的九州划分方式,其实正是中国古代传统政治文化的一个缩影。
五行之说在中医、玄学中被普遍采用。五行的相生相克已被人们运用到医学、哲学、建筑学、堪舆学及人生命理等各方面。在中国的古文字中,每一个字均代表一种现象。“生”的汉字表示“植物的生长”,“金”字是代表“金属之物”。
在中医诊断与治疗疾病过程中,将构成大自然与人体的物质,以类比、归纳的方法分别概括木、火、土、金、水五大类,并且将人与大自然相关的现象及五类物质的特性予以归纳,赋予其“木、火、土、金、水”五类属性。在一般情况下,可以将“木、火、土、金、水”五行理解为构成自然界及人体的五类物质,以及五类物质的特性。中医学里的五行与地质学里的五行是有区别的,不可混为一谈。
五行是指构成宇宙万物的5种性质和功能。5种元素相生相克,相互为用,把人体的6腑5脏、4时、四方等等,归纳为五类,赋予五行的属性,并且以此阐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人的6腑5脏,五体皆可与五行相对应。
海绵五行属性是木,五行为木,木有生发,条达,生长,调达疏泄、舒展的特性。所以,肝属木,肺属金,心属火,肾属水,脾属土,有五行相生相克之说。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为相生之序,相生则和平而无病产生,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为相克之序,正常相克也是保持五行间动态平衡,若五脏盛衰太过,则克伐太过,导致一系列的病症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