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属五行的什么?

隗媛隗媛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先引用一段《五行大义》中关于“行”的定义: “五行者,五方之行也。土德居中央,而四维有五,故曰五行。四时、四方、五方皆其义也。木居东方,火居南方,金居西方,水居北方,土居中央。春夏秋冬,各主一方,周而复始,无穷已也。”“东方青色,西方白色,南方赤色,北方黑色,中央黄色。此五行之道,万物之体,不可改易。” 那么什么是“属”呢?《说文解字》中解释得很清楚: “属,连著也。从肉,象相连之形。凡属之属皆从属。” 所以“属”的意思就是“连着”、“隶属”,引申为“属于”。

我们再来看看“益”字的金文小篆写法: 金文中“益”字左半边像倒置的“字”或者“子”,右半边像竖写的“言”,合起来就像一个人侧身弯腰,用手拾取东西的样子。这种姿势在现在也有,比如小孩子看见大人走路掉东西了,会主动地上前弯下腰去捡起来。所以“益”本来的意思就是说“增加”、“增多”。

从字形上看,“益”字上面部分“尸”,下面部分“言”,中间一横把上下两部分连接了起来。这就暗示了这个字所表示的意思——增添和增加(数量)的同时,还要讲出来(告诉别人);或者说增加了(数量)之后,必须有所回报才行。不然的话,别人又怎么可能接受呢?

再看小篆写法,虽然字形变化很大,但是“加一横”的结构仍然非常清晰。

我认为“益”应该这样理解:“益”就是“增加了(东西)并且要还(回报)”的意思。 那么再来看本题的问题:“益”是什么属性的文字? 我认为应该是属土的。为什么这样说呢?

首先,我们看“益”字的造字方法——“指事”——这是属于“形体指事”的字。所谓“形体指事”,就是指用文字来标识具体的形状,用来给事物命名。我们用手指着东西,指的不是别的东西,正就是我们身边的具体实物。所以用这种方法造的汉字很多都属于象形字或指事字,即它们所表示的事物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

其次,我们来看“益”表示的意思——“增加”和“增多”。什么叫“增”?古人所谓的“增”其实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增加”。这个“增”字,左边是“衣”,右边是“曾”。古汉语里“曾”就是“增”,两个字的含义一样。为什么要这样造字?因为衣服是可以增减的,所以我才给它加了这么一个像“衣”又像“曾”的字。

最后,我们来看“益”的属性,它属于土。为什么是土?就是因为它在加一横之后变成了一个方形结构。其实“益”的金文字形也是如此。

所以综合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益”就是一个象征性的符号,表示的是一种过程——“增加”并“告知”。这个过程是和土地耕种有关的。 为什么我会这样断句——“播种(种下去)/收获(拿回来)?” 因为在我理解“益”字的意思的时候,它是一个动词,而这个动词是由两个意义相近的动词组成的——“播(种子)”和“收(禾稼)”。

颜美静颜美静优质答主

木曰曲直,木性可屈可伸,生机盎然。肝属木,中医认为肝喜条达而恶抑郁,“曲直”可以概括肝气生发、调达、调畅的生理功能。肝的疏泄作用正常,则人体气机调畅,气血流通,筋脉得以濡养,故《素问·宣明五气篇》有“肝主筋”的说法。同时肝藏血,调血,人体全身的血液都在肝的调节下,周流不息。

火曰炎上。“炎上”的引申义为温热、蒸腾、升腾、向上。中医认为心为君主之官,脏腑之主,心主血脉,藏神,能推动血液在脉道中运行,滋养全身,并保证机体内在的和谐统一。“炎上”正概括了心主血脉的生理功能,脉行血,血具热,脉随心气而行,具有“炎上”的特点。

土曰稼穑。“稼”是种植谷物,“穑”是收割谷物,“稼穑”即耕稼,引申为生化、承载和受纳。中医认为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主管消化吸收,把水谷化为精微,营养五脏六腑和全身,并把饮食之味传输到各个脏腑组织器官,化生气血滋养全身,主四肢。同时脾还有统摄血液在脉中流动,防止溢出脉外之功。“稼穑”正体现了脾主运化、化生血液和滋养全身的生理功能。

金曰从革。“从革”的本意是指金之沉降,柔软,坚实而锐利,也引申为变革、收敛、肃杀、清洁和下降运动。中医认为肺主肃降,肺气以清降为顺,其主气,司呼吸,通调水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调节水液代谢,其经气上通呼吸之鼻、旁开气窍之喉,向下到达大肠,向上向外散布全身。“从革”正体现了肺主气,司呼吸的生理特性以及肺气运动具有升中有降,以降为主的规律。

水曰润下,润下既是水之本性,有滋润、下行、寒凉、闭藏之意。中医认为肾为封藏之本,藏精,主水液代谢,掌管着生长发育和生殖,在人体起到着摄纳、封藏的作用。肾藏精包括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人体的生长、发育、生殖过程,全赖于肾中精气的滋养,是肾中精气推动器官活动的物质基础,维持着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润下”正体现了“肾主藏精,寓泻而不藏”。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