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的五行属性是什么?

盖紫芸盖紫芸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1. 食物被吃进体内后,根据其性质的阴阳和五味偏颇的不同,会对人体产生不同的影响。这种关系可以用“四气五方”来概括: 四气就是指寒、凉、温、热四种性质; 五方就是指酸、苦、甘、辛、咸五种味道。 当食物进入体内,首先会刺激味觉神经产生反应。在反应过程中,味感是第一步信息(也就是最先感受到的味道)。

2. 以五味为例,正常状态下,五脏对五味的偏好是有固定方位的——肝喜酸、脾喜甜、心喜苦、肺喜辣、肾喜咸。 在中医看来,凡事过犹不及,因此尽管我们通常爱吃酸甜口儿的食物,但吃多了易生湿伤脾,所以偏爱吃甜食也是要有限度的。

3. 除了四气和五味,食物的性状也很重要。一般分为“阴形阳质”两类,质地坚硬属阳,如豆类、肉类等;表面光滑,形态规则属阴,如谷类、蔬菜瓜果等。 一般来说,阳质食物适量多吃无妨,阴质食物则应多吃些。如果只吃阳质食物,就会引起阳气过剩而化火,出现口干舌燥、咽喉疼痛、大便秘结等症状。反之,如果只吃阴质食物,就会使阴气过剩而化湿生痰,出现腹泻、脘腹胀满等症状。

4. 所以饮食宜忌不仅包括“吃什么”的问题,还包括“吃得过量”的问题。 正如《黄帝内经》所言:“谨察阴阳之所在,以平为期”——这是养生和治病的关键。

廉壮壮廉壮壮优质答主

木、火、土、金、水五行代表了五种物质及其运动变化规律。金、木、水、火、土五材本来是人们熟悉的具有不同特性而且是切实存在之物,把万事万物归属性于五材,使抽象的五行具体化,使五行的相生相克规律赋予其现实意义,成为一种充满生命力的朴素的、实用的系统观、功能观和运动观。“五味入五脏,无毒则五脏不伤,轻毒则病自已,甚毒则命自危”的医家训示,以及“病由口入”,“民以食为天”等民间谚语无不体现着饮食与人体、疾病及长寿等密切相关的关系。《黄帝内经》说:“五味入口,藏于肠胃,味有所藏,以养五气,气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说明人体在五味的滋养下健康生长,只有五味调和才能使人体的精、气、津、液和神得以生成与正常运行,维持生命的运动和保持人体的健康。

由于五脏的生理功能及物质基础有所差异,因此人体各脏腑组织器官又有其偏嗜的“味”,即“各味入各脏”。所以,五味各有偏嗜归脏的方向性。但五味在归脏过程中并非单往单来,必然与其他脏腑产生一定的联系。例如,《本经》说:“酸先入肝,后入脾。”又如《本草衍义》说“味酸所以入肝,后归脾胃”等,说明五味各有所入。五脏是五味作用的主要场所。五味与五脏的这种特殊关系,称为五味的归化。归,即归经;化,即化生。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