琾的五行属什么?
“介”是汉语通用规范汉字之一,读jiè的时候表示意思是在两事物中间;读jiá的时候表示牙齿快掉的意思,或者用牙割、剔肉。《黄帝内经》中曾提到“齿槁,筋缩而爪屈,发毛枯槁。”这里的“槁”通“干”,意思是头发干枯。 《说文解字》中解释“介”的字形本义为“竖立”,并且列举了八个含义相近的现代词汇,其中的四个和人的指甲有关:甲、胄、刃、锋。
“介”字的甲骨文字形就像一根刺穿肉的尖刀(或刺)的样子,因此可以推测其本义应为“用刀等刺”。《玉篇》云:“介,刺也。”“介”的本义就是像刺一样地扎下去。所以有“夹板”这个词,用来称呼医疗用的木头片,它的形状就像用木头制作的夹板,用以固定骨折的部位。
“介”字在文中表示的意思是“用针扎”,引申一下,指代的是“被针灸治的人”,也就是“患者”。针灸是一种中医治疗方法,是用针刺激人体特定的穴位来治病。 现在一般认为五行指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但先秦时期的观点不是这样,把五行的每一行都看作是一个统一体,这个统一体是由金、木、水、火、土五行中的几种元素组成的,而且阴阳互含。用现代科学的语言来说,就是一个系统由多个组成部分组成,其中一部分起着主导作用,其他部分则起着辅助作用。
《礼记·月令》中有“仲夏之月,日在毕,昏翼中,旦婺女中之类的话,说明古代将星空分为六个区,每个区内有二十八个星官,共162颗恒星。每颗恒星都有自己的名字,它们组成的形象就像一个大的十字,故称“黄道十二宫”。“介”所对应的星宿就是“犀牛”星。
《史记·天官书》中说“昂曰盖屋,其中央谓之天极,其印堂曰内府”,“昂日鸡居,月乃其中。” 《晋书·天文志》中也提到了相同的现象:“昂曰奇嘉,主命。南头两星,日、月舍。”“日月合璧,交光在天。”这些史料说明古人已经发现了太阳和月亮在星空中的运行规律以及行星对太阳、月亮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