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保险员满荷了吗?
先贴一张今年第二季度的统计报告。 2012年的时候,全国有380万寿险代理人,到2015年,这个数据变成了700万。而今年二季度末,这个数据再次翻番,达到了1495万人次。
同时这张表中还有个人代理人数以及团体代理人数,这里我多贴几张表,让大家更直观地了解到目前代理人群体的规模。 目前我国个人寿险代理人大部分属于代理人队伍中的“草根”阶层,具有“低、散、乱”的特点——文化水平不高、专业素养一般、从业经验有限,在为客户提供服务时存在着诸多不足之处;而团体人寿保险的代理人则是以单位名义购买团意险(商业意外险)的销售工作人员。由于团意险佣金比例相对较高,因此也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
但无论是个人代理还是团体代理,当前市场上普遍存在一个现象就是:人多了,但真正专业过硬、服务优质的代理人员却没有相应增加,供需之间存在着极大的不平衡。
这种失衡的状态给消费者带来最直接的问题就是:选择空间大了,但挑选更合适自己产品的难度却增加了。 举个例子大家就明白了:同样是一款产品,同一个部门不同个代之间的业绩可能相差甚远。比如某家公司的一个部门月新单保费是600万元,而另一家同一时段的这个部门只完成了300万元的保费目标,那么前者的个别业务员的业绩可能就是后者的两倍甚至以上。这与这些业务员本身的专业能力、努力程度以及所在公司的培训强度息息相关。
然而现在这种情况正在逐渐改变。 近年来,各大保险公司都加强了对于代理人队伍的培训和监管力度,要求所有代理人必须通过考试才能获得展业资质,并且要定期参加各类专业技能培训,从而确保能为客户提供更为专业化和优质化的保险服务。 一些经纪公司和互联网保险平台也开始介入其中,通过提供多元化的服务来满足客户的不同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