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的原则是什么?
说到投资原则,其实就两条路可走,一种是基于科学分析的量化策略,另一种是基于认知判断的价值策略。 无论哪种策略,都必须首先解决两个问题:第一是如何选择标的(资产配置);第二是何时进场(择时)。
先来说说如何选择标的。这实际上是一个“谁做得好”和“谁来管账”的问题。所谓“谁做得好”是指不同资产之间孰优孰劣的问题;而“谁来管账”则是针对同一个资产在不同市场环境下的表现差异性问题。 比如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应该优先选择公募基金作为配置工具还是主动管理账户呢?以过去十年的数据来看,股票型基金的平均年化收益为15.3%、最大回撤-6.1%,而主动管理账户的平均年化收益为29.7%、最大回撤-8.4%。从整体表现来看,主动管理账户要明显好于公募基金。但如果我们拉长时间段,追溯到二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维度,情况就完全倒过来了——主动管理账户的收益竟然还比不上被动选股的基金产品!因此对大多数的普通投资者而言,选择基金产品作为资产配置的工具可能更加合适。
当然对机构投资者来说就不一定了。他们有更多的资金量需求和更长期的资金安排,此时主动管理账户无疑更有优势。 那么,什么时候进场呢?这个问题又可以拆解成两个小问题:一是买什么,二是怎么买。买什么的决策依赖于你的投资策略,而如何买的决策则取决于你的风险承受能力。
在具体执行的时候可以将投资策略和投资组合先固定下来,而后根据风险承受能力构造相应的风险预算。最后通过动态调仓或静态调仓的方式实现进场的决策。
不管是选标的还是进场,最终都要落实到单个项目上。项目选择的优劣会直接影响到整个投资的成败。因此无论是策略的选择还是进场时机的把握,都应该建立在客观的分析基础上。否则一切皆有可能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