琨怎么读五行?

叶郭抑叶郭抑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说文》云:石之美者,玉也[一];玉之次者也,石声。[二] 故许慎认为“琨”是次于玉石的美石,属于“石”部又声。段玉裁从之。王念孙曰:按此说非也,琨与璞、璜皆玉名,而《说文·王部》璞下引书十三事而字无或误者,即以玉为字本音也……琨之为石则误矣[三]。

段氏言“璞”,亦谓如《尚书·舜典》的“若稽古帝舜”之“舜”,当读作“顺”,而非“俊”。其所谓“‘舜’与‘俊’互易”之说,盖出于清人顾炎武《经义述闻·春秋左传注》:“《书·舜典》之‘舜’‘舜’并作‘俊’”。[四]但顾炎武此处只解“舜”为“俊”,而未解为什么“俊”“舜”互易。

据《史记·五帝本纪》所记,虞舜本姓姚,名重华。重华与“俊”“舜”音近可通,而“舜”与“顺”不能通转。所以顾炎武所谓的“俊”,其实应当是“舜”。因此,在“琨”的问题上,王念孙说的其实是段玉裁的意思。

还有一说:“昆”是古文“琨”字(见唐兰《〈世本〉古今考》),而汉印中常见“王尊”、“朱虎”等名号方印,即用籀文“尊”、小篆“虎”,可见秦人对于古文仍能辨识应用,那么,秦玺中的这个“琨”便是古文“琨”字的异体了。[五] 王念孙所谓“石声”,实是指战国时古文字“王”与后世写法不同,而“王”又有“玉”之意,两者形似且均可指代君王一国之主;由此推测,由“王”演变而来的古文学法“琨”,可能兼具美玉和王者两种意思,故取名为“琨”。

我认为可以这样解释这个问题:因为“玉”在当时既是美石的代称,又是王者的象征,所以人们会自然地将二者联系起来。然而,正如前述,这两个词并不是同源词——“玉”是原始华夏语n-声母词根在汉语演化过程中的结果,其原初意义已经无法考证,但可以肯定的是它不会具有“k-声母”的词根结构形式;同样地,“珺”、“”这样的词也不会带有这种形式。于是,人们在造“琨”的时候便想出了这样一种方法——用两个具有类似意义的词构成为新词,从而达到了“借字表意”的效果。

至于说为什么“琨”后来变成了“宝玉”的意思,我想应该是由于古人对于宝石类矿物的知识十分有限,将一些矿物与玉石混为一谈也是常有的事。就像今天人们经常将猫眼石称为“猫儿眼”一样。而且,“琨”既然是“王”的象征,那么把它用来泛指所有珠宝玉石也就没什么奇怪的了吧!

练文璐练文璐优质答主

1、 《说文》中说,“昆,同也”;又引《春秋传》曰:“吾以昆弟事君於周。”可见,“昆”“同”皆从“从”声。现在字多作“昆”或“kun"(去声)。

2、《康熙字典·部首》里说,“崐,山名。在雍州。即昆仑之丘也,亦谓之昆仑墟。《穆天子传》云:‘自河首止,至于崐崘’是也。”这又是古文写法了,因为“崐”与“崑”是同一个字,所以读音和今文都一样。但字形却不一样。这是用“王”做偏旁的古文字写法,如“璜”等字,其右边的字就是这种形体的王字旁。

3、《广韵》里也有这个字,音同“昆”,注言:“同古县名。在豫州。”这就是今天河南省的汝南县了。

4、汉书地理志里有“昆阳县”,东汉章帝时改称“昆山县”,到了北魏孝文帝时又改称“颍川郡”,唐玄宗时又改称为“临颍县”直至今天。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