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土是什么土?

衡茜鹤衡茜鹤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黄浦江底淤泥,长江口的软土,这两种土是构成上海地形的最基础的土。 其他答主已经介绍了不少这种土的特性了。我再补充一个:因为土的压缩性高,承载力不足(对基础来说),所以上海的地基处理是非常费钱的(相对于其他地区),这也导致了上海房价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地基处理的成本太高。 再补充一些关于上海土的冷门知识吧!

1、上海的古称“申”,这个字在甲骨文里就是由“土”和“申”构成的。 “土”在古代表示土地、土地的土壤;而“申”则是表示深,引申为茂盛的样子。

2、《礼记·曲礼下》有言:“行,不中道,立不中门。”郑玄注:“行道不见人,则站路旁。”上海话里把站在路边等车称为“立等”,可能就是源于此吧! 当然这仅仅是我的猜测……

3、上海老底子是有自己的地名的。现在市区大部分地名都来自宋元时期的洋泾浜上海语。如静安寺叫“静安庄”、曹阳新村叫“曹阳镇”等等。 这些地名虽然好听,可是读起来实在太麻烦,而且翻译成普通话总是差强人意,比如“静安庄”听上去太像是“静安区”,“曹阳镇西”听起来就像“曹家河镇”。新命名的街道大多采用“地段名称+路/街/巷”的结构命名。

隗泽桐隗泽桐优质答主

这个土,我倒是有个不成熟的见解 就是上海人喜欢把“土”念作第三声 比如,上海话的普通话读音是shǔ hǎn zī wēi 我个人觉得应该读为shǔ hàn zōu wēi(此处读“走”) 其实,这跟台湾省用第二声表示第四声字的做法如出一辙 只是比台湾更先进一些,因为台湾现在普通话读音和台湾本用字已经基本一致了 而上海则是用一种很奇怪的“沪式拼音”,拼出一些生造字的发音,所以普通话读音和本音有较大差异 因为这种新造的字和传统字形有一定相似性,所以看起来比较和谐吧 至于为什么这么做呢,可能是一种政府行为,为了推广普通话呗(或者是为了照顾方言区的人?)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