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杠杆企业什么意思?
举个例子说明高杠杆企业,比如A公司需要一笔钱周转,向B贷款100万,约定半年之后还,年利率10%(这年利率其实是很正常的贷款利率),那么半年后A只需要还100*(1+10%)=110万元就可以了,但是目前市场利率环境可能一年期的利率只有4%~5%,这样对银行来说年化4%~5%的收益和借出100万本金,而借款人A只提供了110万元的价值作为抵押,那银行实际每贷出1元钱就损失了0.05元。这就是杠杆,用100万的资产提供了110万的价值担保,多出的10万就是银行的损失。
如果以后资金面宽松了,利率下降到了2%,那么银行不仅不亏反而还有收益;反之,如果利率上升至8%,那么银行损失很大,很可能超过10%。 所以高杠杆其实就是借钱时对出借方的资金利用率,也就是利率水平。通常来说我们建议客户的借贷比例不超过资产负债率的65%比较合适,因为过高的借贷比例很容易出现债务危机,尤其是财务费用比较高的客户,一旦融资成本上涨往往就容易出现现金流断裂的情况。
高杠杆企业,就是用较少的资本去运作更多的资金,通俗说就是借别人很多的钱来运作自己的企业。企业杠杆率是指企业的负债与总资产的比率。
去杠杆,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五大任务之一,对于降低企业成本、提升企业直接融资比例、降低银行不良率、防控金融风险,具有重要意义。“高杠杆是我国经济金融脆弱性的主要来源,”易纲称,近年来我国杠杆率上升较快,2012年至2016年GDP的债务增长,我国是110%,美国是16%,欧洲是31%,日本是19%。其中,我国企业杠杆率达到140%,这在世界都是比较高的。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提“降低企业杠杆率”,并提出:稳妥推进去杠杆,要在控制总杠杆率的前提下,把降低企业杠杆率作为重中之重。
去杠杆,到底该怎么去?“稳健的货币政策要中性,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还要做好”,易纲认为,这两者之间并不冲突。
易纲称,保持中性的货币政策,就是要保持流动性的基本稳定,不紧不松。同时,把好货币政策闸门,维护流动性的基本稳定,适应稳定宏观经济的要求。货币政策保持中性,就是要调好金融资源的总闸门,不能过大,过大容易导致总需求过旺,可能导致经济过热、通货膨胀,这方面有很多正反的经验,要把握好度。
“做好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就是要尽可能总供给管理好,使金融资源更有效率地配置到实体经济中,更好地服务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提高经济竞争力,特别是为小微企业、农业、农村、农民做好金融服务,助推社会发展薄弱环节的发展。”易纲称。
在易纲看来,金融服务好实体经济、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也就是提高了资本的产出率,这样就可以更有效地降低宏观杠杆率。
“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和服务实体经济、总供给管理并不冲突。”易纲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