勒在五行中属什么?

舒卉君舒卉君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勒字,行中属金。 《字汇》云:“勒,勒隶切。又力盖切。”此二字皆入声字。然则勒之切音为力杰。按五音集韵,勒字音列有六,其一即力杰切,注云:“勒,力杰切。勒,勒隶切。音列凡六。”又按篇海分类,勒字音列为七,其中第六音类乃力杰切,注云:“勒、勒隷切。六。” 可见勒字古音当为力杰切。而《康熙字典》勒字注释首引《玉篇》,即引作乐音。《玉篇》卷十五云:“勒,勒僻切。音勒。缚也。本作馱。”又见卷四十一云:“馱,或作勒。”又《篇海》引《集韵》亦作勒。

考诸史书,唐李邕撰的《云麾将军李思玄神道碑》云:“公讳邕,字伯襄,其先辽东襄平人。……高祖政,后周柱国骠骑将军,封辽东郡公,以功赐姓李氏。”“襄平”即今辽宁省营口市南的辽河以西地区;“辽东”指今辽宁省及其附近部分地区。李邕本人是唐代文学家、书法家,官至桂州都督、户部尚书,卒谥文肃。他的这篇神道碑为传世名碑,收入北魏王僧虔编写的《古文贤孝篇》(亦称《古文苑》),可见此碑文字在南北朝、隋、唐时代已经流传开来且广受重视。

该碑文中“馱”字初文作“勒”,与“樂”同,下附图二,可明显看到碑文书刻者误将“樂”字右上的两点误置到了右边竖钩之下,成为“勒”,后来流传刻印时又被误袭。清儒顾炎武在谈到汉晋木简中的“勒”字时,即指出此为形误,“盖‘楽’之上部,因形而讹作‘勒’,又转写者不知‘勒’”。

唐朝刘禹锡作有《李翰林集序》,文中提到李白的诗、文著作,就作勒集。宋朝徐铉校订韩愈文集时,发现韩愈文章中有“馱送”字样,疑为“累送”之伪,遂改为“纍送”;元朝陶宗仪辑录唐宋八大家文钞时,取意于徐氏改字,将“爾”字凡作“盧”者均改为“�”;明朝朱熹编定的《近思录》,也沿袭了陶宗仪的做法。后人所见的唐人韩柳所作之文,如《原道》、《答李翊书》等,原文“�”字俱作“馱”。 由此可知,“勒”字自南北朝以来,一直存在“勒”和“樂”两种形态。至明代中后期,“勒”字多作“樂”,“樂”字多作“勒”,二者已难以分辨。我们如今看到的明、清史料中,“勒”、“樂”互误的情况比比皆是。例如,明朝太祖朱元璋制词曰:“令师尚诏勒死张士诚。”清朝圣祖玄烨御制诗曰:“父皇训诰锦盈箱,一字一句御笔亲。我若忘恩违祖训,岂不教人笑勒嗤?”又“奉天殿上慈宁宫,母后千秋月夜灯。忆昔先朝我幼岁,母前学诵百家姓。”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