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二十天后天气预报?

辛苇泽辛苇泽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这种技术性的问题,应该去气象论坛里讨论,在知乎估计没人能给出准确答案。 我根据经验大概说一下,仅供参考! 影响未来天气变化的因素很多,除了基本的大气环流以外,还有海温、高度场、季风等很多因素。要精确预测20天后的天气,还需要知道太平洋中部洋流、厄尔尼诺以及拉尼娜现象的情况,甚至还要考虑青藏高原的冻土融化等等情况。 这些因素有些可以被量化,还有一些无法被量化。

对于可以被量化的因素,目前国际上都比较认同的方法是建立统计学样本,利用统计方法进行分析。比如研究大气环流的,会收集大量的历史数据构建样本,然后利用统计学的方法来预测未来。 但是对于一些无法被量化的因素,像高原冻土的融化程度、海洋中的微生物活动等情况,就很难引入到模型中,这类问题目前还没有很好的解决方法。

现在世界上有很多研究机构都在从事此类问题的研究,包括谷歌旗下的气候实验室。 不过就我目前的了解,即使是谷歌这样的高科技公司,也无法准确的预测气候变化或者台风风暴等地质灾害,他们也是尽可能的把可能发生的灾害范围进行扩大估算而已。

所以说,未来的天气是无法精确预料的。我们所能做的,只能是尽量的搜集数据,并利用数学的方法来估计可能出现的极端情况(这往往已经包含了非常多的科学工作者和科研人员的工作)。

弘沛琪弘沛琪优质答主

20天以后的天气准确率的确很难提高,但也有一些“准谱儿”,因为20天以后的天气趋势往往受一些大尺度环流系统(或称大涡旋系统)的控制,这些系统的演变规律是相当有特征的。比如在夏季,副热带高压是控制天气的主要系统,它控制的区域内一般晴热少雨,而它北侧、西北侧通常阴雨较多。副高的南北进退是很有规律的,在逐年中的同一天比较,它的位置相差并不会很远。因此,夏初人们预测十几天甚至二十几天后的阴晴,一般就是按副高“准谱儿”来推算的。比如长江中下游的初夏,经常是先晴后雨,就是因为每年夏初副高向北移动到这一带时,先在其控制区内造成一段“黄梅未透”,接着,其北侧的雨区进入而出现了“黄梅透雨”。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