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小区别墅?

谌明柔谌明柔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最近很多新来的同事问我,为什么我们公司要在日照买地? 这个问题很高级,让我都不知道怎么回答... 我只能说,领导们决策的时候肯定是综合种种因素考虑的,至于你们想问的“为什么是我们”,那就是另外一个故事了(你懂得)

关于这个项目,可以看的书和资料其实有很多,今天正好借这个机会来简单聊聊沿海地带和内陆地带的房地产发展历史。 我们国家房地产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1980年前,只有一个政策:统包统代,国家统一建设,统一分配。 1980-1998年,政策开始松动,分房制度逐渐转变为房屋交易市场。这个阶段又可分为两个时期,1980-1993年和1994-1998年。前者是以福利分房为核心的供给主导型住房制度,后者是商品房制度逐步确立的时期。 这个时期的沿海地区和内地区别并不是很大,都是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城市建设围绕“摊大饼”“圈地运动”开展,房价水平很低。一个简单的例子就可以说明问题:北京在天安门附近修的廉价住宅——安惠里小区,每平方米造价只有1500元(相当于现在的2000多元/㎡),当时这个小区最大的卖点就在于“物美价廉”;而同时期的上海,普通市民根本买不起房子,很多人一辈子租住在亭子间里。

1998年,住房改革拉开序幕。国家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明确了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的住房制度。从此,住宅业真正走上了市场经济的轨道。 但此时的变化主要发生在沿海城市。

原因也很简单,一方面地方政府有意愿也有动力进行城市改造,另一方面金融信贷支持也十分充分(如房贷利率仅比同期贷款基准利率低1.6%)。此时,先改造旧城再建造新城,依然是城市建设的主旋律。但这样的模式,付出的代价也是高昂的——大量旧城居民需要拆迁安置,城市基础设施更新改造投入巨大。 这时候的沿海地区,无论城市还是乡村,面貌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房价也进入了快速上涨通道。

进入21世纪之后,土地财政逐渐成为地方政府的收入来源之一。土地出让金甚至远远超过了税收,成为了“第二财政”。随着土地拍卖市场的不断完善,各地政府对土地的依赖也越来越强。 地价和房价由此进入了快车道。

2003年后,国家先后实施了“国六条”和“国八条”,屡次重申保障中低收入的住房需求,努力解决城镇居民住房问题。但从目前来看,这一目标并没有完全实现。

到了现在,虽然国家多次强调“房住不炒”,但是投资炒房之风并没有完全消除。以北京为例,去年出台的政策,限价的含义其实是限制“投机买房”。因为相比普通人自住需求而言,投 资炒作行为明显是对房产稀缺性具有更高容忍度,并且愿意为房产支付更高的溢价。

根据我们的了解,目前在北京市场上,投资客主要来自长三角和珠三角等地区。他们一部分是通过公司购房的方式获得房本,还有一部分是买了以后不居住,就为了等升值。 对于这类投资客户,当地银行是没有放贷资格的,只能走消费贷的形式。这就使得原本就严格审核贷款利率的投资客,能得到的贷款利率更优惠一些。 以某家银行贷款基准利率为例,商业房贷首套房上浮20%后达到5.88%,二套房贷上浮20%后达到6.27%。但如果通过公司购房或装修贷款的形式,最高可享受到LPR+30bp的利率优惠,即首套房LPR加30个基点(相当于在基准利率基础上上浮6%),二套房LPR加60个基点(相当于在基准利率基础上浮9%)。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