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为何要限制商住?

莫如璋莫如璋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首先,我们得搞清楚商住房到底是个啥房! 以前没有限购限贷政策的时候,很多人把商住房当成投资房的首选。毕竟在一线城市,单价和房价相比之下并不算太贵的商业性质房屋无疑是解决自居住问题的最佳选择之一;而在二三线城市,40年产权的商业公寓更是被一些企业当做是节约成本、降低人力成本的利器。 所谓商住房,根据70/90政策的定义,是指单套建筑面积不大于90平米的住宅。但是,这仅仅是限制了普通住宅的户型设计,并没有限制普通住宅项目中的写字楼或者商场等商业地产。单从户型角度判断是否属于普通住宅,显然是没有意义的。

那么,如何判断呢? 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2015年3月4日,财政部等部门发布《关于促进房地产税收政策改革和完善的意见》,其中明确提到: “对商业用房(含商铺)等房地产,以该房产目前所在地城镇户籍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为标准进行判断” 也就是说,在北京这个限定条件之下,如果一套房子按照户籍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计算出来的月供,大于61.8万元的,就属于非普宅了。而普通住宅的首付比例则统一为35%,而非普宅则是40%。两者相差5%的首付比例,对于普通人来说,可不是一个小数。

祝士斌祝士斌优质答主

商住项目扰乱了正常的房地产秩序,侵害了购房者利益。目前90%的商住项目打着“类住宅”的概念进行宣传和售卖,通过销售环节等套路让消费者误认为商住产品具备了住宅的属性,殊不知商住和住宅在土地性质、规划用途、配套设施、产权年限、水电气暖收费标准、契税以及将来出售个税等方面有着根本性区别,最终形成“用了住宅的”价格和“买了商住的”产品之间的落差,埋下了诸多矛盾和隐患。第二,商住项目的大量建设,挤占了原本紧张的开发用地资源,影响了区域功能定位和城市服务功能。

商办物业被“类住宅化”现象已经持续多年,这种偏离土地真实规划用途的商办商品房存在不少金融和法律风险,不仅扰乱了房地产市场秩序,也对整个宏观经济和社会安定带来潜在风险。北京出台这个《通知》,是加强商办类项目管理的有效手段,是楼市调控的必要措施。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