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蜀绣大师有哪些?

广思菡广思菡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蜀绣”作为“四川刺绣”的简称,最早见于唐代陈鸿《红拂记·赴宴》:“(红拂)乃眉州刺史崔宁之妾,姓郑,名莺莺……”明代田汝成《熙朝乐事·川绣》则载:“蜀绣衣冠惟五岳巾,其样最奇……他如披风、袷帽、靴袜之类,以锦为地者,谓之‘蜀锦帽’;以缂丝为地者,谓之‘蜀缂’。他如团花、折枝、草虫、鱼鸟,飞走轻盈,花草秾艳,极一时之巧,尽天下之能。至于发钿、缨络、绦环之类的装饰品,更是精巧无比。” 清代赵翼有诗赞曰:“细缕霞绡欲遍寻,偶然遗落旧针簪。从教解识芳菲意,羞傍红尘向世奔。”

可见蜀绣在唐五代时期就已经是达官贵人街头炫耀的奢侈品了。而宋代开始,蜀绣又成为朝廷贡品,《宋史·礼志》中就记载了蜀绣进贡的规矩:“凡内侍省供奉官赐带帽紫者,皆服锦绣、织金为饰,以银朱画绣墩子。每遇节序盛斋,各以其方物助供。端午,进扇轴、香袋、花粽。仲夏,进香薷饮。中秋,进酥蜜饼。重阳,进茱萸酒。冬至,进鲜豆粥。腊日,进酥煎白薯。元夕,进粉糕、元宵。三月三日,进粉油饼。四月八日,进赤豆糕、绿豆糕。五月五日,进菖蒲、艾叶。六月六日,进伏时饭。七月七日,进巧果子、藕丝糖。九月九日,进重阳糕、猪胰饼。腊月二十八日,进麻糖豆渣。”

除了进贡朝廷之外,蜀绣还大量销往他国。宋朝时,四川的丝绸和蜀绣便远销到日本和东南亚各国。元朝时,由于海上丝绸之路的发达,西方商人纷纷来华贸易,蜀绣也随着纺织品一同出口海外,甚至传到了英国皇室手里。明末清初,由于海路被禁,陆路上又有盗贼,所以蜀绣的对外贸易一度中断。直到道光年间,洋人又回到成都购置蜀绣,并运出国门。

当然,除了外销让他国购买之外,古代蜀绣最大的消费市场在于宫廷与士林。明代蜀绣的产地主要在崇庆(今成都市崇州市)和彭州,当地居民几乎百分之百的家庭都做蜀绣。这种家户的分工合作,使得蜀绣的质量和产量都有了保障。

到了清代中后期,蜀绣的生产和销售已经十分成熟。据当地史料记载,清咸丰年间,成都的绣庄就有10多家,著名的老字号有“李韩氏”、“顾氏绣楼”等,这些绣庄主要经营缎背、素面缎子、绫罗等原材料,以及成品或半成品的绣货。清光绪二十七年正月,两湖川陕等地发生地震,成都府“毁屋至多,死伤不一”,但仅仅过了两年,成都的绣庄却“日见繁荣”。可见当时蜀绣经济地位之高。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