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晓松在美国几年?

楼哲逸楼哲逸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他2004年第一次赴美,是作为哈佛大学东亚研究中心的访问学者(可以网上搜“哈佛高晓松”) 当时他也写过一篇短一点的自述 其中说到“我几乎没怎么学习,大部分时间都在玩,并且的确玩了很多地方” 但其实他还是花了一些时间的——至少看了很多书、写了大量的笔记和评论。

他第二次去美国是在2012年7月,那时他是作为一个自由撰稿人去的。 他这次去美国的目的是什么?他自己说过是“寻找灵感和素材”,但是我觉得可能还有别的原因。 2012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63周年,也是高晓松49岁生日,同时这一年是他从清华电机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系毕业30周年。

(一)关于“灵感” 什么是“灵感”? 查一下百度百科吧——“灵感是一个心理学概念,指人在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突然得到某种问题的答案或忽然找到解决问题办法的情绪状态。这种情绪持续的时间不一定很长……” 所以,高晓松所说的“我来到美国,是因为我需要灵感”,似乎有些虚无缥缈……

然而,我们看看他2012年《鱼羊野史》第1卷的第85页——他写到他的祖先为逃避战乱而从山东来到了东北……这难道不是一种“突然得到某种问题答案”的感觉吗? 再翻一页(第86页),他又讲到明末东北流民起义首领张献忠“据说长得帅且武功高强”,又讲了他舅舅小时候在哈尔滨如何被张献忠手下所救的故事…… 这难道不是一种找到了解决“为什么他的祖先会到东北定居”的办法而带来的兴奋和喜悦感吗? 高晓松说,“历史经常是一连串神奇的巧合”——或许,他和他的家族的历史也是?(或者这只是他虚构的部分故事而已)

(二)关于“素材” 高晓松曾说他去美国的另一个目的是收集更多演讲的素材 因为他在国内经常做巡回演讲,比如2012年他就做了几百场有关《晓说》的演讲,所以需要在美国多搜集一些演讲的素材。 当然,以上只是我的猜测……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