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生肖属哪年?

牟茜涵牟茜涵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十二生肖,也叫属相,是中国与十二地支相配以人的出生年份的十二种动物,包括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早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子鼠”“丑牛”“寅虎”等概念。西汉《淮南子》有“辰龙巳蛇”的说法。东汉王充的《论衡·物势》载:“寅木虎也,亥水虎也。”这说明在古代人们已经发现了老虎和狮子等猛兽的爪牙锋利如针,常用来比喻凶狠,就把它们排在了生肖排行榜中的首位和次位;同时以它们的凶猛来形容恶人的残暴。而鼠与猪在十二生肖中排名最后二位,说明恶人最后被惩恶扬善的人或力量所制服。 到汉代时形成了完整的属相体系并沿用至今。

那么问题又来了!为什么是12个而不是8个或者10个呢?这还得从干支表述时间的方法说起。古人用天干地支来表示年月日时,一天分为12个时段,一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一昼夜为24小时。一年按照365天计算,分为12个节气,每个节气的时间是15天。一天中有12个时辰,子时是从晚上11点到凌晨1点,每两个时辰合为一个节气,正好一周时间。因此一年就被分成了24份,每一时段被赋予了一个名称,每一个名称代表了12个字,这就是现在我们所使用的公历。而农历是依据月亮的圆缺变化来进行计算的,每个月有30天和31天之分,这样一年下来就比公历多出了几天或者少了几天。为了保持农历和公历计算时间的相对统一,就需要用“加”、“减”法调整两者的天数差值。

加法的对象是农历的大月和小月。大月是指朔望月,即月亮由圆到满的时间间隔。小月是指新月,也就是月亮由缺变圆的时间间隔。农历大小月的数量是根据朔望月周期来确定的。一年的时间以365天计,平均每一个朔望月约为29.530588天。如果按30天为一月的话,一年就会多出0.530588天。这么一点时间每年加起来就是一个多月了。为了平衡农历每个月的天数,需要把这一年多余的时间扣除掉。所以每逢闰年就增加一个月,而这增加的月份恰好是农历四月或者九月。

减法的对象就是节气。因为夏至前后太阳位于北回归线,冬至前后则位于南回归线,而立春、立秋、立冬、春分、秋分、冬至、夏至分别处于春季、秋季、冬季的中旬,前后各十天。这些日期都是依据二十四节气而来的。其中冬至之后经过10天就是小寒,立春之前还有大寒。也就是说在大寒到立春期间还有10天时间,而立春之后的一天就是雨水。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