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是什么分生肖?

麦薇昭麦薇昭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这个问题有点刁钻,我也不知道怎么算是准确答案。 就目前的观点来说的话,认为“年”是动物图腾的说法似乎更加站得住脚一些。也就是说,“年”最初指代的是某种动物(或者说人们虚构出来的动物)。这种动物可能是真实存在的,也可能只是一种象征性的物种。如果真要较真起来,“年”的初始含义可能就是一种被赋予了灵力的神奇动物——也许就是类似于中国的“龙”、北欧神话的“弗雷亚”(Freyr)那样的存在。只是这种生物不可能以实体的形式出现。它只能是抽象的、灵动的。它的图腾形式只能是一种抽象的图形,而不是一个具体的事物。这样,当我们看到一头牛或是一匹马的时候,说“这头牛(马)很‘年’啊!”——这时“年”的意义就已经从“日历上的某个日子”转换成了“一种具有特殊意义的存在物”“一种精神上的‘年’味”了。

当然,如果说“年”真的是一个时间单位的话,那应该是一个极短的时间单位。很可能一分钟都不到,也就是10秒左右。因为在我们的感觉中,时间总是一晃而过,我们很难对一个短暂的时间过程进行切割和概念化。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说的也是这种感觉——这一天就像隔了三个秋季那么漫长,而一个春秋似乎又比一日更充实些。所以说,把一天划分成24个时段,在每个时段内完成一种工作、完成一个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体会时间的流逝并对此加以确认——“这就是普通的一天啊!” 而将一年划分为365天或者366天,然后规定在每一年的时间里要做哪些事情。这样做虽然也符合“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的感觉,但是却忽视了时间的瞬息即逝,以及人们在时刻调整自己的行动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时所消耗的能量。

换句话说,采用公历纪年的方法是忽略了很多问题的本质,从而制造出了一种“日历上的日子”与“真实的日子”之间的错觉。 如果非要区分两者间的关系,我觉得可以把“日历上的日子”称为“显性日子”,而把“真实的日子”称为“隐性日子”。前者是指那些被人为规定的日子,后者则指没有受到任何特别规定而自然流逝的日子。 在旧石器时代,人类很可能已经学会了计算“显性日子”,但是计算“隐性日子”对于那时的人类来说是根本办不到的。于是,“显性日子”和“隐性日子”之间的关系就变成了完全相对的两种存在。它们之间是不可能划上等号的。

直到近代,随着计时技术的发达,人类才逐渐能够准确测量“隐性关系”——此时距离人类发明日历算起,已经过去了至少6000年。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