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年马月是什么生肖?

萧佳羚萧佳羚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猴年马月”不是个完整的日子,是比喻极度遥远的时间。 比如你问别人:“什么时候才能过春节啊?”对方完全可以回你一句:“就猴年马月吧!”言下之意就是时间太久了,我也不好估计。

《南史·齐本纪》有记载:“世祖诸子生甚微,长皆数岁而殁;上之,年未满月,下之,不过旬日耳……高宗之在雍州也,语左右曰:‘我年二十一,当死。’至是,果薨于位。” 这句话意思是:齐朝的第六帝萧宝夤(yi)在世的时候曾经算过命,说自己21岁的时候会死。结果到了第21年时,这位皇帝果真病故了。 这里提到的“猴年马月”是个汉语中的固定短语,指许多年、月之后。类似的意思还有句日语中“远虑(えんりょく)”表达的是同样的含义——以后再说。

《南史传》中记载的“猴年马月”其实是有据可循的。在公历中,每年的第一天都叫新年,1月1日那天的新年称为公历新年初一,2月1日的新年被称为农历新年初一,以此类推。 在中国古代传统的记年方法中,将每年分为十二个月,每个月按顺序用天干地支表示。如正月叫做寅月、二月卯月……十二月最后一个月叫做腊月。每两个月合起来是一个节气。

而在二十四节气中,有两个节气的名称非常有意思:立 冬和立春。因为立冬是冬季的第一个节气,立春是春季的第一个节气。 古人研究出一套通过干支推算节气的办法,称之为干支纪法。

具体的方法是这样的:以公元2016年5月14日为例,用农历日期加上48即得。5月14日的农历日期为四月十八,加48得96(9+6=15,15除3=5余0,150+48=198,1+9+8=18,该日的干支是丙申年癸巳月戊寅日。)再查表得到对应的冬至和立春的日期,这两个日期之间就是节气立冬和小寒。

所以,按照干支计算法得到的节气立冬和小寒,实际距离我们的新年元旦有106天。这就是古代人在没有明确计时工具情况下的粗略计年法,这种方法得出的年份和时间差是以“月”为单位的。 这种方法计算出来的时间是很有问题的。这是因为地球公转轨道不是一个正圆,而是一个椭圆。随着地球离太阳远近的不同,一年实际上会有365.25或365.75天的变化。使用干支计年的问题就在于此,它忽略了每年存在长短的差距,把本来就不是正圆的公转轨道当成了一个正圆来推算,导致每年的时间和季节总是晚几天。

这样换算下来,到了公历的2月中旬时,农历的时间已经过了半年多了。这时的气温已经开始回升,春天也已经到来。而在公历中,这时的2月份刚刚进入冬季。这种农历过年早、公历过年迟的现象一直在持续,直到某个时间点,两种历法的年份时间才再次同步。这种现象被称之为“闰周”。 如果不采取任何补救措施,农历新年迟早会在公历2月中提前过期,之后每年如此。为了应对这种情况,我国古代的先民想出了“置闰”的办法,在特定条件下,加入一个闰月,使农历和公历的纪年保持同步。

现在的农历是阴阳合历,在设置闰月的同时,还会考虑到阴历中月相的变化规律,在每个农历年中加入两个“中闰”,调整各月的长度,使农历的年周期与回归年接近,每月的平均日期与朔望月平均日期接近。 虽然现在的农历已是一种阴阳合历,但“置闰”这一项内容仍然保留着古中国的传统,并沿用至今。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