曈属五行属什么?
“曈”字,《说文》解作“日将出也”,《玉篇》释义为“日出光”,可见其本指早晨太阳刚出来的样子,有明亮、耀眼的意思。由此引申,“曈”又有光明、亮堂之义,如《楚辞·离骚》中有句“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令奔属”,王逸注曰:“望舒,月御;飞廉,风伯也。”这里的 “望舒”“飞廉”便都是神名和神话人物。 由明亮、显眼再引申,“曈”就具有了被明亮的日光照耀而使眼睛张开的含义,也就是“瞳孔”之意。
此外还有“瞳人”一说,指的是位于眼球中部的黑点,即屈光系统之一,又称为“晶状体”或“透明体”。最后由“瞳人”再进一步引申,其义即为现在的“瞳孔”。 而这一变化过程,在古文字学上也叫做“演变”(这里仅指字的书写形式的变化,与印刷术的发明无关),比如“瞳”字在金文中的写法如下: 在小篆中的写法如下: 到了宋代字体定型之后,“瞳”的字形就变得统一了。
那么现在的问题来了,这一个字如此多变,它的属性和意义到底归到哪里去呢?根据古代文字学家们的归纳,“瞳”字属会意字,它由“日”和“童”两部分组成,所以它的本义应该就是“日光照耀下的儿童”。不过,由于“日”和“童”都可以做单独理解,所以这个会意字其实也可以拆分解释,即“瞳”就等于“太阳”加“眼睛”。这样,“瞳”字的所有属性全部都可以用这两种方法解释了——因为任何事物只要是太阳照耀着的,对于人来说,那就是人的眼睛可以看到的。反之,如果眼睛看不到的,那肯定也不是在太阳下的事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