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2结局是什么意思?
这结局……大团圆,还是虐恋? 先说结论——这结局是开放式结局,给观众留下了想象的空间,亦暗示了下一个故事(宫3)即将展开。
细读全文,发现文中出现了4次“我”,第1次出现在结尾处,由承禧口中说出的“我”; 第2次出现是在开头部分的回忆中,以承禧的视角叙述的“我”; 第三次出现是在中间部分,由明神宗说的“朕之”,暗指皇帝也认为自己是“我”; 最后一次出现是在文章末尾,由作者暗示的“我”。 这4个“我”各不相同,有第三人称的“我”,也有第一人称的“我”。
也就是说,本文是以多重身份的人称视角来写的,这样的写法给读者一种模糊的感觉,仿佛自己也是这个故事的主角之一,而作者没有明确告诉读者到底谁是“我”,谁又不是“我”。全凭读者自行揣摩。 这样写的好处是可以将读者的阅读体验与情感融入最大化,能让所有读者都沉浸在这段爱情里,为他们的爱而感到喜悦、悲伤或痛苦。 从另一方面看,这段文字其实是一篇短篇小说,讲述了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可堪比《梁祝》?!
只是这结局,是像《梁祝》那样化蝶而去?还是像《泰坦尼克号》那最后冷冰冰的“S.O.S. Save our Ship”? 如果按作者给出的线索继续猜想下去的话,貌似两者都不算……因为文中出现了两个“我”——第一个“我”是指承禧和海儿两人结合后的新家庭,第二个“我”才是承禧个人思想的升华。
如果按这个思路想下去的话,那么这段感情的终点在哪里呢?是海儿的死亡让承禧明白一切皆空,从此看破红尘?亦或是承禧终于放下了一切包袱,勇敢地拥抱新生活? 或者,就是像现在这样,一切未卜,一切都是迷,需要读者自己去想象、去赋予这段感情意义。 我想说,不论怎么想,都是美好的。 因为这是作者想给我们看到的。我们这些读者既然能沉浸在作者的文字世界里,那么我们必然是受到了作者的感染,我们认为世界应该是美好的,所以小说也应该朝着那个方向去发展。 当我们在想象时,就不必局限于原文的字里行间,而是应该从字里行间跳出来,大胆地假设,小心地求证。或许这种结局才是最好的,留给读者最宽广的想象空间,让每一篇小说都能拥有无数个结局。
当然,这种结局也不是完美无瑕的,它最大的漏洞就是不能自圆其说。如果读者不能从文章本身找到足够的支撑,那么就容易陷入作者设置的陷阱里—读者越读越想读,于是就会一遍遍地反复阅读,不停地在想象中填补文章留下的空白。最终,读者会认为自己找到了唯一的答案。 其实,答案并非唯一,感觉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