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民小学是什么?

曾成新曾成新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纳民”二字来自《尚书·周书·大诰》:“越在邦国,厥民弗悦,何以弗悦?曰:‘诸夏亲昵,君臣同姓,固其宜矣;乃者,氏商而王,自启以至王季,亦无他焉’……曰:‘后稷不嘉,纳于大室,睿台家。’” 这里的意思是,后稷是周人祖先,但是他在位时没能统一邦国(邦国的意思指当时各个邦国之间并不统一)的民众心就不悦,为什么不爱呢?回答是说:夏朝虽然是同姓之国,因为君主与百姓同姓而亲昵,所以应该是很正常的。可是后稷作为商人后代,却在姓之外有了封地,这就让周人的祖先感到不满了。

这段话的意思说明两点:第一,周人之祖后稷本是侯爵,由于周之先民主要活动于邦国之中,因此其爵号降为伯;第二,周人之祖后稷虽然本身是异姓诸侯,但由于他是舜帝的儿子契之后,因此也算得是同姓。 由这两点可以看出,古代中国的贵族除了姓氏、爵号之外,还有姓外之名——封地,以此来表示贵族身份和荣耀。这种封地在春秋战国时仍然存在,比如著名的孟尝君就是薛邑的封君。不过秦一统天下以后,废分封而立郡县,这些姓外之名也就消失了。

而“纳民”这两个字,就是表示后稷虽然没有统一邦国,但他总算得到了邦国中民众的爱戴,也就是获得了“名”,只是这“名”不是正式的名分——其实就算是正式的名分,也是通过父系血统代代传承的。 关于这一点可以参见本书第一章第三节《从“氏”看中国家族的起源和发展》。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