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与资本的区别?
资本是一个历史范畴,它随生产和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在古代,资本一般表现为实实在在的物品,如土地、货栈、商店、生产工具等。在生产资料商品化以后,资本主要表现为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商品资金。到了近代,由于资本大规模的集聚和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资本表现为一种独立的物质形态。它既不能脱离物质资本而单独存在,又具有自我增殖、价值量和运动形式等独特属性。
从资本的资本属性的产生过程来看,当雇佣工人付出了相当于劳动力价值或劳动力价值以上的价值购买了生产资料以后,生产资料的所有者(资本家)在获得了剩余价值的基础上,又从工人那里买到了劳动力的使用价值。劳动力作为商品,它的使用价值即劳动力(劳动)创造了比自身的价值很大的价值,即剩余价值。而剩余价值处于再生产过程中,作为生产资料(包括原料、辅助材料、劳动力价值、管理费等)的等价物,又重新来到生产过程开始的时候。这样,原先作为物资形态的价值,便转化为一种能带来剩余价值的货币资本。商品的价值转化成了货币,然后转化为另一种商品,即生产资本。生产资本再运转,就会产生出比生产资料价值大的多的剩余价值,这部分剩余价值就是资本的一般利润。这样,原先实实在在的生产资料资本,便转化成了能带来一般利润即平均利润的资本。
正因为如此,当生产资料价值再次转化的时候,便有了两种可能:或者生产资料的价值增加了(生产资料的变动价值和平均利润构成生产资料的新价值),或者生产资料的价值减少了(生产资料因磨损而损耗了价值)。不管怎样的可能性,生产资料价值变化的结果,作为已经转化成了资本的劳动者无产的产物,都会重新回到劳动者(或重新合并于生产过程)的手中。这样,资本即生产资料价值重新获得了它的物质形态。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生产过程都是正常运转的。生产过程中也会有物质资料的损耗,有自然灾害和社会灾害,这些都会造成生产资料价值的转移。正常损耗造成的价值降低由磨损资本承担;非正常损耗造成的价值降低,则由企业和个人承担。假如生产资料的价值全部变成了生产经营者的利润,那它就会变成资本的最纯粹的形式。这样,资本就不可能存在回归其源泉(工人手中)的运动,因为企业也不会把归属于自己所有的利润交给劳动者。
从上面的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出,生产资料本身并不能自动地创造剩余价值,也不是自动地转化为资本,支配生产资料的价值实现的是生产过程中工人的劳动。生产资料只有与工人的劳动相结合,才能创造剩余价值,才能使生产资料的价值增殖,而实现为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