鲸代表什么生肖?
鲸鱼,即属海洋鱼类,不属“十二属相”之列。 十二生肖的选象,既非随意挑选,也非信口开河。在《五音集义》和《尔雅.释兽》中都有记载。如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还有“十干”中的“甲”“乙”“丙”“丁”等分别和“子”“丑”“寅”“卯”对应,构成“甲子”“乙丑”....直到“癸亥”。 “六畜”(家畜)与“六器”“六艺”(狩猎、渔猎)等有关的动物,都各有所归,毫不含糊。唯独这“海鱼”类难以安顿。因为“鱼”有“水族”之属;又因为它不是“十二辰”中之一个,既无法和它对应的辰时相联系,也无法给它在时辰上找出个归宿来。于是古人便想出了这个“鲸”字来充当生肖之一的“鱼”。
其实,古时“鲸”字写作“巠”或“京”,读jīng 。 清俞樾在《群经平议·周易会义》中说:“经本作京,谓海中大鱼也。《周礼·大卜》‘三筮京’,注:‘京,龟也。’引伸之为占卜之词。《礼记》‘天子诸侯取鱼于京’,此所谓‘海鱼’者也。盖海鱼虽多,惟此鱼可食,故为珍膳……至唐以后,文人才学之士,好以为戏,以鲸字代经,始作今体。” 可见,用“鲸”代替古书中的“海鱼”,是文人墨客们玩出来的游戏——“始作今体。”这种替代,纯属随意性,并无任何深奥的旨意在内。这也使得我国的“生肖”文化增加了几分灵动之气。若照“子鼠”“丑牛”那一套顺序排下来,岂不多闷。 另外,古人还用“鲸”字表示“彗星”,这也是因声托事。“鲸”读jīn 时,有“水中怪物”之意,如汉王充《论衡》中有“鲸鲵(鱼)之水怪”。这里的“尼”读nǐ ,也是鱼之属。
因此“鲸”字又借用于指称一种“似鱼而大的星”——彗星。东汉王延寿在《鲁灵光殿赋》中有:“含怒未发,沛然而雨下,若梦惊寤,视彗星兮电发。”这里把“彗星”比附成“怒气冲冲”的样子。南朝梁江淹《恨》诗之二:“明月直迢迢,星河共悠悠。乘槎人不见,抱箭鹤空留。”其中“星河”指银河,“迢迢”指遥远,“悠悠”指漫长。这些“遥遥”“迢迢”“悠游”都是形容时间过得很慢的意思。而“乘槎”一词更是典出汉代张骞“凿空”的故事——他奉命出使西域(匈奴),途中遇一老叟牵牛,问其来历,答曰:“我就是汉武帝派遣到昆仑山去寻找仙人的张骞啊!我沿着那条路而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