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贵州五行属什么?

谌馨呈谌馨呈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中国的五运六气学说,是在古人观察自然现象的基础上形成的一套学说,其中五行、五时、五方、五脏等概念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概念的提出和确立是有其相应的客观对象或基础的。 中医理论中,一年分为春、夏、秋、冬四季,每季30天,加上闰月,一共是73候(古代将每一候划分成了5天),每个节气15天,一共是24节气的变化。

《黄帝内经》根据五行学说的观点,结合自然界的变化规律,划分了木、火、土、金、水五个时间段,并在每一个时间段里各选取一个代表性节气,配属五脏,构成了所谓的“五运”;而“六气”则是按照冬至开始,每个节气分别对应的“厥阴风木”“少阴君火”“太阴湿土”“少阳相火”“阳明燥金”“太阳寒水”六个阶段,直到谷雨结束。其中木、火、土、金、水与东南中西北方位相对应并各有归属。

从上述内容可以看出,五行和六气的对应关系虽然被赋予了一定的主观性,但是它们所反映的自然界的变化还是具有相对稳定性的。这种稳定性为运用五运六气进行中医诊断提供了可能。 如果我们将时间跨度放到一年,那么就可以进一步发现,每年春分时节,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全球昼夜等长;清明至谷雨期间,太阳直射点逐渐北移,北方白昼渐长于黑夜,南方相反。

每年小满前后,太阳直射点开始进入北回归线;夏至当天,太阳直射点处于北回归线上;小暑前后,太阳直射点再次南移;立秋后第二天,太阳直射点开始穿越南北回归线;寒露之后,太阳直射点再次向北移动;霜降前四天,到达北回归线;小雪节气前五天,到达南回归线;大寒前后,太阳直射点继续向赤道靠拢。

如果我们将时间跨度放到两年,即以闰年为准,那么就可以观察到,每年春分节气之后,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时,我国大部分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了一年中的最大值,且为冬至后的第一个晴天,古时称为“元辰”(因为“大者,初也”,这个“大”指的是元气开始运行之意);每年的立夏到小暑期间,太阳直射点慢慢北移,此时正是万物繁茂之际,古时称为“纯阳”。

每年的立秋前后,太阳直射点达到北纬36°34′,刚好位于华北平原上空,此时阳光直射位置最低,阴气始生,阳气始衰,万物收成。立冬之时,太阳直射点到达南纬23.5°,天气寒冷,万物凋零。立春之后,太阳直射点由南向北移动,大地渐渐开始解冻,生命开始萌动;立夏前后,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附近,万物繁荣;大暑期间,太阳直射点到达北回归线;冬至前后,太阳直射点由北向南回归,大自然又进入冰封玉坠的状态……

上述过程虽不能完全反映五运六气的变化规律,但它毕竟直观地反映了“天人相应”的理论特色——人们可以根据日光照射的角度灵活地调整起居和生活习惯。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