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民营企业多?

项华中项华中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从全国来看,浙江的民营经济真的算是比较活跃的了! 从企业数量上看,据统计,目前全国登记注册的企业家670万余户(含个体工商户),其中99%以上都是民营企业和个体户。 2018年,全国13.4亿市场主体中,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分别达到5768万户和1635万户,分别比上年减少57万户和增加40万户;私营业主3151万人,增加152万人。 从企业注册资本金来看,据国家发改委统计,注册资本在1亿元以内的民营企业和个体商户,共计1021.7万家,占全国工商登记注册总数的99.9%。注册资本50万元以下的中小微型企业的数量最多,达208万家,占全部企业数量的六成以上。 可见,全国民营经济非常活跃的缩影就在浙江!

不过,虽然浙江的民营经济很活跃,但浙江人却并没有因此变得富裕。根据最新发布的数据来看,2019年浙江省的人均GDP为10.69万元(按平均汇率折算约合1.49万美元),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0.93万美元)约6个百分点;而人均收入的数据则更加惨烈,2019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6.1万元,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是3.8万元,仅高于甘肃、宁夏等省份。

在浙江,民营经济的发展确实做出了巨大贡献。以杭州为例,2019年的GDP增量中有四成来自民营经济,税收总额636.8亿元的增量中有九成来自于民营经济的税收贡献。 但是,民营经济发展了,就业扩大了,税收增加了,却没有能让普通老百姓的收入增长提速。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浙江的民营经济实际上包含两个部分,一个是外向型经济,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外贸”;另一个则是内销产业。数据显示,2019年浙江省进出口总额达到2.27万亿美元,其中出口额1.37万亿美元。然而,外循环固然能带来源源不断的贸易利润,但这些利润最终能够留存下来的确比较少。 还有一部分民营经济发展的财富并没有进行再分配——这些企业通过增资扩股等方式将本应分给股东的财富留存在了公司经营当中。

其次,除了外资外企的影响之外,本地国有经济和房地产对劳动力成本上涨也具有推波助澜的作用。 在浙江的一些工业重镇,比如温州、绍兴等地,由于传统制造业规模比较大,资本密集型行业发展也较为完善,所以对劳动力的需求也相对较高。再加上近年来大学生扩招,毕业人数增多,所以就业结构变化导致工资水平上升。

房地产的蓬勃发展也使得人力成本不断攀升。随着土地价格的不断提高,企业建设厂房、购置设备所支付的成本上升,为了维持盈利,很多企业只能通过加价销售产品的方式将增加的运营成本转嫁给消费者,这也是浙江物价水平一直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之一。 除了外向型和内销型的民营经济增长之外,还有一些靠政策红利起来的企业,它们之所以能赚钱并不是因为企业经营效率高,而是得益于地方政府“敢想敢干”的政策探索——这类企业在浙江也有不少。

当然,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在影响着浙江民营经济的增长速度——政府负债率过高。截至2019年末,浙江省政府债务余额1.89万亿元,比2018年末增长了18%。如果加上地方债,全省公共财政预算支出需要承担的利息费用就高达394.9亿元,这对本来就“紧巴巴”的财政资金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高额的利息支出背后是政府性基金收入的快速下降。2018年和2019年,这一数据分别为2848.8亿元和2729.2亿元。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