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企业项目资本金?
“资本金”又称“核心资金”,是个被用滥了的词儿! 《公司法》中所说的“注册资本”并不是我们通常意义上的“资本金”。 注册资本,是指公司章程规定的全体股东或发起人认缴的出资总额,也就是公司的法定资本。成立时由公司登记机关登记,并公告于众,其作用在于向公司、向债权人表明公司资产状况。
而“资本金”是投资者或发起人承认用以购买股份的货币金额,它是公司设立或增资时,工商登记实际缴纳的出资额。与注册资本不同,它不是法定资本而是实收资本;与股本也不同,它不随公司发行股票数量的增加而扩大。简单说,就是“注册”和“缴资”的区别~ 当然,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把这两个概念混为一谈,甚至把“注册资本”称为“公司资本金”,其实这是完全不正确的。
但是! 这里要留个伏笔:“注册资本”可以缩短为“注册资金”(因为注册资金这个名称已经被注销了),而且这个词儿现在仍在使用——比如某些小公司的营业执照上可能显示的是“注册资金”,而不是“注册资本”。那么这时,大家也不要觉得奇怪啦~^_^ 言归正传,企业项目资本金,就是在注册企业(公司)时,由投资方(股东)缴纳的一定数额的货币资金。
企业投资项目分为政府投资项目和企业投资项目,企业投资项目原则上由企业自主决策投资行为。为了保证投资行为能够落实和防止过度投机,投资体制改革中规定,企业投资项目要建立资本金制度。投资项目资本金,是对投资项目实际到位的资金, 它须是项目非债务资金, 即投资者对投资项目注入的资金,不需要投资者以外的任何单位和个人偿还, 投资者也不可以合同方式抽回, 因此,投资项目资本金是以权益投资性质注入的资金。区别非资本金性质的资金, 首先就是投资项目债务资金不能计入资本金, 项目债务资金是需要按合同约定偿还本金和利息的资金来源,它作为项目的负债,不符合资本金性质。其次,其他具有债权性质的产业基金等资金来源也不能计入项目资本金。
依据企业性质和类型,以及投资项目的行业性质不同,国家对投资项目资本金比例实行差异化管理。对于在市场经济有充分竞争的一般项目,国家通常不再规定资本金比例, 而由项目投资主体自主决策; 对于高危和高风险领域以及政府鼓励发展的领域, 为了促进资本金制度更好地发挥作用,国家会在这些领域实施较高的资本金比例管理,如提高资本金比例,防范风险; 或降低资本金比例, 鼓励社会投资。我国目前只对“一般工业、房地产开发、基础设施”3个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有资本金比例要求, 分别是30%,25%,25%,并且在一般工业中公司化工、电解铝、水泥、煤炭4个行业分别是40%、 40%、 35%、30%。根据《国务院关于调整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本金比例的通知》,其他国家鼓励发展的行业项目, 允许在规定最低资本金比例基础上适当降低。对确有必要存在较大外部性的特殊领域, 资本金比例另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