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还在赶人吗?

金沛言金沛言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北京还在赶人”这个问题的提出本身就有问题,似乎在暗示着“北京不该赶人”一样的立场和观点。 事实上,过去几年里“被赶走”的户籍人口中绝大多数都是原北京郊区农民。2014年之前,北京一直实行的是“外迁”政策,即把距离城区较远的农村集体土地上盖的房子拆了给村民在外边异地安置。而自2014年开始实施的《北京市城乡规划条例》则不再允许进行这样的大规模拆迁建设,而是采用更为严格的管控方式——也就是在这之后才有了所谓的“北京正在赶人”的说法。 之所以说“被赶走”的户籍人口中绝大多数是原北京郊区农民,是因为这从他们本人、他们的家庭以及他们的户口性质上都能得出结论。

首先,这些人的身份本来就是“农业户籍”(现在改为“涉农社区户籍”),并且居住在郊区(现在的北京城市副中心);其次,这些人原本居住的地方是农村集体土地上的自建房,这种房屋的建设是没有缴纳过任何土地出让金的;最后,这些人是被迁移到远郊区县(比如通州区的宋庄)甚至是外地(河北廊坊广阳)安置的。

当然有人说“被赶走”的人里边有企业主或者从事较高收入职业的人群,但这个群体占比非常小,而且他们更多的是“主动离开”(比如企业主为了避税或其他原因将注册地址迁移到其他省市)而非“被动离开”(因为城市发展需要而被征迁)。 其实早在30年前,北京就开始逐步推进“农转非”(注:不是“非转农”!)的政策,通过将农村的土地征收为国有建设用地然后分配给城市居民的形式实现土地增值和城镇化。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城市福利房制度的建立,很多被征地农户还获得了额外的一笔补偿(购房补贴)。尽管这一措施在本质上是地方政府和企业(包括土地资产在内的全部收益都归企业)与个人之间的利益交换,但相对于其他同类地区来说北京的这一补偿标准还是较高的。(这里并没有计算进城务工者的工资等收入,毕竟那属于劳动所得而不是征地补偿)

方煜彬方煜彬优质答主

北京市政府副秘书长、北京市发改委主任卢彦5日表示,非首都功能不是要在北京都剔除、全转移,有的是疏解,有的是提升,有的通过严控增量和疏解一些存量来优化。对于北京来说,疏解非首都功能是为了解决大城市病,也是在构建高水平、高技术、高效率、高附加值、高成长性的经济结构。

此前,北京市市长蔡奇曾表示,未来几年要下决心加大疏解力度,确保2017年取得突破性进展。比如动物园、大红门等区域性批发市场,都要向外疏解、调整和升级,能升级的就地升级,不能升级的要向外调整。2020年目标是基本实现“舍”,基本解决“大城市病”;2030年实现“得”,建成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

蔡奇表示,从政府角度讲要打好“组合拳”。一是完善政策体系,制定实施疏解非首都功能控增量、疏存量政策意见及相关部门配套措施。二是开展专项行动,分别制定高校、医院、大型市场等疏解具体行动计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三是形成倒逼机制,用好财税、土地、人口等化解“大城市病”的综合措施,打好“行政疏解”和“市场疏解”的组合拳。四是加强督查考核,将疏解非首都功能列为“1号督查”事项,“一把手”要亲自抓。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