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房子和北京谁贵?
2019年8月13日更新 最近很多新同学问,现在去香港买房还值得吗? 首先值得肯定的是,从资产保值增值的角度而言,今天香港的房子仍然值得投资(注意,我说的是“值不值得”的问题),但具体是否适合以个人或家庭为单位进行投资,则需要通盘考虑多种因素影响下的边际收益和风险问题。 自2014年底以来,香港楼市经历了一轮不小的涨幅,尤其是核心区域的学区房更是涨势惊人。以黄大仙区为例,平均楼价从2015年的27394港元/平方尺,上涨到目前的约46346港元/平方尺,涨幅高达66.9%!
然而,从国际视野来看,香港房价收入比仍属合理范围,房贷压力也远小于大陆城市,对海外投资者来说,香港房产的流动性也远高于境内房产。因此从资产保值增值的角度而言,今日的香港楼市依旧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但是如果考虑到未来子女教育、父母养老等因素,把香港作为第二居所的置业需求,以及因限购令而无法落地的大陆投资者的投资需求,则让香港的楼市供给增加,房价下跌的压力有所增大。近期人民币兑美元持续贬值,也对香港楼市有间接影响——随着人民币汇率不断走低,以外币计价、融资成本相对较低的海外资产对于海外投资者更具吸引力;而在国内,由于房贷利率政策底线的一次次刷新,资金通过贷款的方式入港炒房的大门也越来越窄。 面对上述种种变化,我们给出的建议是,短期内继续观望,等待房价进一步下行;长期则可以考虑适当布局,但切忌重仓押注! 对于那些已经落户香港、有自住需求的买家来说,当下正是抄底入手的好时机。毕竟在供不应求的楼市环境下,任何一次折扣销售都有可能瞬间售罄,而疫情带来的“折扣潮”恰恰提供了一个不错的买入机会。与内地楼市相比,目前香港的楼市确实堪称“价廉物美”——以香港中心区的豪宅楼盘The Langham Place为例,均价不到十万港币一平米的价格甚至低于上海的新房价格。
一、两地房价对比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北京的房价收入比在2014年为21.9,在全国35个城市中排名首位。而香港作为一个以地小人多著称的特别行政区,其房价收入比同样位列全球之首。根据差饷物业估价署数据,香港的平均房价收入比在2014年达到42.9,超过北京近一倍。
二、两地高房价成因的相同点
政府垄断土地供应。北京和香港作为人口净流入城市,需求旺盛。然而两地政府却对土地供应有着绝对垄断权力,房价自然被推向高空。
租购不同权引发高房价。两地政府对于购房者的权利保护程度远超出租房者,教育、医疗等福利的分配与住房所有者高度挂钩,而非住房实际居住者,这为房价上涨推波助澜。北京户口在购房资格和学位房上享有特殊待遇,香港同样只对房屋所有者提供学位。
三、两地高房价成因的不同点
人口膨胀和“超级房东”是北京独有的房价助推器。北京的人口膨胀导致外来人口和新增人口的购房以及租赁需求异常旺盛。此外,“超级房东”即国企央企将自己在北京市中心的核心地段闲置房屋用于出租而非出售,同样抬高区域租金和售价。
“炒楼团”成为香港楼市投机的重要一环。部分港商和地产商组织“炒楼团”,以投资目的从他人手中收购房屋,然后高价转手。部分“炒楼团”甚至将房产拆分成期租形式,以更低门槛吸引购房者。此外,港商的豪宅投资属性导致豪宅供应充足,却因自住需求过于旺盛而价格飙升,反过来拉高区域整体均价。
四、两地高租金成因的相同点
两地房屋租赁市场仍处于严格控制中。北京对“群租房”严格管理,降低了房屋出租带来的使用价值,而香港则规定房屋产权人不能变更原有结构,也限制了其使用效率。两地租赁市场供应和需求不匹配,北京和香港的租赁需求庞大,但租售比过低。持有房屋自住而非出租的收益率更高,导致可租房源相对稀缺。此外,两地对租房者基本福利保护不足。例如北京“租购不同权”导致租房者子女在就学方面受阻。
五、两地高租金成因的不同点
北京高租金成因之一是人口膨胀和“超级房东”。香港则有较多“房嫂”炒楼团,他们以期租形式将豪宅推向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