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五行属火还是木?

霍畅达霍畅达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五行相生相克,是有其理的。但五行相克的顺序是生克制化的关系,并不是我们传统意义上的“克”。 比如,木克土,是因为土需要木来疏土;水克火,是因为火炎上,需要水来济火;金克木,是因为木气太盛,需要金来制木……等等,这些都不是我们平常说的“克”。 所以这种问题不要问我们,应该去问问我们的祖先——阴阳家们。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咸阳宫摆了七个大鼎,分别象征金木水火土谷神,这七个大鼎代表了秦代的七经。其中《尚书》里的《周书·大诰》被排在首位,因为记载了周代盟誓之事(古代外交讲究信实,用土釜歃血为盟)所以被称为“金匮”。 《周礼》、《仪礼》和《礼记》这三部典籍一起被列为三礼,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制度最重要的典籍。 另外还有一本奇书,就是《黄帝内经》,这本书里包含了中医理论、针灸术以及养生之法等。 这八本书被秦代的博士们奉若神明,被誉为“天下至宝”。

到了汉代,汉武帝重儒学,封孔子的十九世孙孔僖为褒成侯,立孔子庙,令天下郡国皆修孔庙,以十月斋祭孔子。此后,儒家经典成了历代王朝统治者推崇的典籍。 汉朝设立《五经》学者掌教子弟,《春秋》由鲁恭王亲自讲授,《诗经》则有毛亨传诗,郑玄作笺。 东汉时,皇甫谧著《高士传》评价管仲曰:“春秋之义,大夫出疆,有征伐之权。管仲不遵王法,诈伪多计,内怀奸慝,外假仁义,卒贪富贵,身死名灭。”

宗政俊韵宗政俊韵优质答主

秦朝以水德王,汉承秦制,开始也是以水德王,直到汉武帝时改以土德王。

“五德终始”说虽然是战国阴阳家邹衍所提出的,但是到了西汉,这种说法被汉朝统治者利用作为政权的理论基础,因而使得“五德终始”说在西汉非常盛行。五德终始说认为,每个朝代有特殊的五行属性,即“五德”,这种属性决定了该朝代的历法制度、社会制度和思想文化等,一个朝代被下一个朝代所取代,称为“五德转移”。

秦,水德,尚黑,以冬十月为正月;汉,土德,尚黄,以夏六月为正月。按五行相生顺序,后代所崇尚之德必须是前代之德所生。比如秦取代周,周朝是火德,水生火,所以秦朝是水德;西汉取代秦朝,秦朝是水德,土克水,所以西汉是土德,依此类推。

关于秦朝是水德还是商纣王的木德,历史上也有争论。如西汉初期,齐怀王刘肥的丞相,薛人田乞,就是力主秦朝应该是“木德”的。最终是董仲舒一派获胜,认为秦朝应是“水德”,这样东汉才能够是“火德”。在东汉时,还有王符等人认为秦朝应是木德,以证明王莽篡汉所建立的新朝是土德,以证“汉德未尽”。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