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个月小孩鼻塞怎么办?
我家宝宝之前也有过类似情况,作为过来人给你一些建议: 1、先观察。如果只是一般的感冒引起的鼻塞,并没有影响宝宝的睡眠或是进食,那么无需特殊处理,注意给宝宝多补充水分,保持居家环境空气流通; 2、清洗鼻孔。可以用比较柔软的毛巾,轻轻沾洗鼻孔(注意不要用力),然后用干净的棉签,轻轻的擦宝宝鼻腔外部(动作一定要轻柔哦!);
3、热敷鼻子。用热毛巾敷一敷鼻子,或者用手心搓热捂住鼻孔处,都能有效缓解鼻子不通气。但要注意,千万不要让温度过高或是捂的时间过长引起烫伤。 4、按摩迎香穴。位于眉尾凹陷处,左右两边各有一个。按摩的时候,妈妈可以双手手指分别按摩两个迎香穴,力度适中,以能感到轻微的酸胀感为佳。 5、必要时可以使用生理性海水鼻腔清理器清理一下鼻道,这个一般大型商场的母婴店都会有售,网上也应该可以买到,很便宜,家里经常备一个很有必要,因为宝宝的鼻腔粘膜非常敏感,很容易打喷嚏、流鼻涕,甚至咳嗽,所以平时做好清洁工作非常重要。
小儿感冒的发病率很高,特别是到了冬季和春季,孩子反复鼻塞,让家长十分着急,却又手足无措。中医治疗小儿鼻塞,讲究“辨证施治”,可采用不同的中医方法:
推拿疗法 常规取穴为肺经穴、脾经穴、三关穴、四横纹、六腑穴、天突、膻中、中府、肺腧等,风寒者加揉外劳宫、捏脊,风热者加清天河水、退六腑等,每晚睡前操作1次,以患儿能耐受为度。
耳穴压豆 常规取穴为心、肝、脾、交感、肺,患侧鼻塞为主者加同侧眼、目1、目2、三角窝上,出现交替性鼻塞者加额、神门。每次每侧取3~4穴,7日更换1次。
中药贴敷(热膏药) 常规取穴为神阙、百会、肺腧、大椎、曲池、合谷等。有明显虚寒者选用补法方,伴风寒、外感者选散法方,2日1换。
中药热敷 将中药装袋,煎煮10~20分钟后热敷于患儿双侧肺腧及大椎穴,温度以能耐受为宜,时间30分钟左右,每日1次,间隔4小时后可行第2次。
穴位注射 虚寒证以补法为主,常规取穴为足三里、脾腧、关元。伴有外感风寒或风热者分别加肺腧、风门或大椎、肩井等。用当归注射液或黄芪注射液,每次取1~2对穴位,每穴可注射1~2毫升,3日1次。
针灸 一般采用毫针操作,虚寒证取足三里、肺腧、大椎等;外感风寒证或风热证取肺腧、大椎、风门、合谷、曲池等。手法以平补平泻为主,留针20~30分钟,可重复针刺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