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针灸有副作用吗?

公羊文荣公羊文荣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中医理论指导下,按照腧穴主治规律和经络循行路线,通过针刺、艾灸等方法对体表穴位进行治疗,以达到调理机体功能、治疗疾病的目的。 中医将针具称为“针”“鍉针”“锋针”等,分为毫针(直径0.2~0.35mm)和小儿毫针(直径0.18~0.25mm);将艾绒和其他药物均匀混合制成艾团或艾炷,应用于熏灸疗法。目前常用的针法有毫针法、浮针法和刃针疗法,主要适用于各型鼻炎。

现代针灸学认为,针灸的适应证主要包括: (一)内科疾病 1.消化性疾病:胃痛、呕吐、呃逆、腹泻,便秘; 2.呼吸系统疾病:感冒、咳嗽、哮喘、鼻炎; 3.循环系统疾病:高血压病、冠心病、失眠症; 4.泌尿生殖系统疾病:肾炎、遗尿; 5.神经系统疾病:头痛、三叉神经痛、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 6.其他疾病:肥胖症、高脂血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二)外科疾病 1.骨科疾病:落枕、腰扭伤、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症、坐骨神经痛、骨折愈合后的肢体关节屈伸不便及肌肉萎缩; 2.皮肤科疾病:荨麻疹、湿疹、黄褐斑; 3.肛肠科疾病:痔疮。

现代实验研究发现,针灸具有一定镇痛、抗焦虑、抗抑郁、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并可能通过调节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发挥其调节血压作用。 但应该明确,上述作用均是在特定的实验条件下获得的,不能认为针灸具有这些作用就随意使用,否则可能会事与愿违。比如,如果因为针灸具有调节免疫的作用而盲目用于所有免疫功能低下者,就可能造成感染的危险增加。在应用针灸治疗时,应注意其适应证,以免出现不良后果。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