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的作用是什么?

伏月蛾伏月蛾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半夏是药食同源的香料之一,也是中药中常用的一味药材。 【性味】辛、苦,温;有毒。 【归经】归肺、脾、胃经。 夏季开花前采挖,除去外皮及须根,洗净,晒干或烘干,生用或盐水炙后用。

【功效】燥湿散结、降逆止呕、消痞散结。对肺胃肝胆有热者有效。可用于治疗痰多咳嗽、呃逆、呕吐、梅核气等疾病。 《中国药典》记载,半夏的功效是用于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用于痰湿阻滞,胸膈满闷,恶心呕吐,反胃嗳气,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急性胆囊炎,胆结石。

1.《本经》记载,主胸满咳逆上气,喉痹头痛,湿痰壅盛。

2.《药性论》记载,治中风痰厥,口眼歪斜,语言謇涩,身体顽痹,手足拘挛 3.《日华子本草》记载,治一切气,调一切血,治中风,痰迷心窍,中暑,惊痫。

4.《药品集》记载,治肝风头晕,肾虚腰痛。并治喉痹,扁桃体炎。

5.《现代实用中药》记载,治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 除了药用外,现代医学还证明了半夏的这种神奇功效。 有研究发现,半夏能显著缩短动物缺氧缺血的时间,具有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而缺氧缺血性脑病在婴幼儿期多发且病情进展迅速,死亡率高,所以这也就意味着半夏可能对新生儿猝死症有一定防治效果。

还有研究发现,半夏天冬注射液能够抑制小胶质细胞的异常激活和炎症反应,从而起到防治阿尔茨海默病(老年痴呆)的作用。

司马凌茹司马凌茹优质答主

1、治心下痞硬,纳物则不快,水饮入则吐,或痰诞稠黏,或呕吐清涎者。

半夏(汤洗,泡七次)一两,茯苓(去皮)一两,黄芩、干姜、甘草各半两。上咀,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煎八分,去滓热服。(《宣明论》二陈汤)

2、治卒中恶,心腹积聚,游气痛欲死,或绝倒失音。及中诸物毒,蛇犬咬毒:半夏一头圆、一头平者、大者一枚,以三指撮破,内人鼻中。觉喉中有蒜臭气出即愈。毒在上,药纳右边鼻;在下,纳左边鼻。(《圣济录》)

3、治冷痰流注偏坠,或入腹,攻手足,成青黑紫白斑,游走不定,攻冲引痛不可忍者。

用白术(土炒)、南星、半夏(皂角水浸七日,晒干)煎汤。入麝香少许服之。(《医方发挥》)

4、治小便数多,五更尤甚,或小便精杂,如米泔状:半夏一两,蛤蚧一具(去头足,瓦炒存性),川椒七十粒(炒去汗)。上为末。每服二钱,白汤调下。(《丹溪心法》半夏散)

5、治痰涎夹风热,上攻头目,目赤暴肿,昏翳,脑痛鼻窒,牙齿疼痛,咽喉肿痛,胸膈不利,咳嗽烦闷。

半夏(汤洗七次)一斤,白矾三、五两,生姜切片三斤,一层生姜,一层矾、半夏同煮七、八沸,文火熬干,去矾、生姜,捣半夏罗为末。每服二钱,荆河入盐星点大,沸汤点服。无荆河,用荆芥。煎汤点亦得。(《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半夏丸)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