笛声何处的演员?

袁泉袁泉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看了很多答案,貌似没有人真正准确回答。我来尝试一下。 在《笛声何处》这篇小说的角色塑造上,作者施雨采用了边缘人物强化法。 所谓边缘人物强化法是指:小说中的人物通常都不是典型环境下的典型人物(或者说大多数人都可能是这样),而是被放在了某一种边缘的境况下,在那种边缘情况下,人物的某些特质被放大了,使得读者或者观众会对这些人物留下深刻的印象。 比如: 阿笛是养子,与叔叔婶婶没有血缘关系。

“我”是在乡下长大,没有见过几个像样的大人,所以对阿笛这样的孩子自然颇为赏识和喜爱,把他当做了自己的朋友。 但阿笛其实也是个苦命的少年啊……他的生父因为娶了他母亲,遭到家族的排斥,最后沦落到乞讨的地步。而阿笛自己,则流落在小镇上,被人当做要饭的。

是“我”把阿笛带回了城市,带到了父亲那里,让他开始新的人生。 这样的经历,是不是有点像《飘》里的郝思嘉?虽然家境落魄,但是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和他人的帮助,终于获得了新的生活。 又如: “我”的情人莉莉,是个有夫之妇。

“我”和她相识在酒吧里,“我”当时喝了酒,她帮“我”付了账,然后两人结伴而行。 后来,在她寓所的门外,“我”见到了她的丈夫,于是心生嫉妒,冲着她丈夫大喊大叫…… 从那时起,“我”意识到,或许莉莉只是把自己的感情当成了一场游戏……“我”想离开她,但是又放不下。

于是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不断骚扰着莉莉,希望用这种自毁的方式让她回到“我”的身边。 这种一边破坏一边追求的虐恋情深,是不是很像《断背山》里的杰克和恩尼斯? 类似的边缘人物强化法,还体现在小说对阿笛的身世描写里。 他到底是不是我的亲生儿子? 我怎么能够忘记,二十年来他和我相依为命,我怎么能够抛下他一个人孤零零地留在世上! 而我为什么要生下他,不就是因为不忍心看他一生孤独吗? 现在回想起来,我简直像是犯了大错,把我的一生都耽误在了这个无辜的孩子的身上。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