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行针有什么作用?

东方芸鑫东方芸鑫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行针”,古指用针灸治疗疾病的方法;今专指针灸医师在针刺过程中进行的操作手法和程序,又称“进针法”“刺灸法”等。 《黄帝内经》中有“持针之道,坚如铁石”及“进针之量,深浅得宜” 的记载,指出针刺深度须与病证情况相适宜。唐代《千金要方》载有“凡刺之深,莫令至骨……”宋代《圣济总录》则明确指出“若针入太深,邪气随入,甚则人肾,为之祸不细大……若能小心,浅深得所,真气自来,邪不敢袭。”这些阐述,均为后世针刺“深浅有度”奠定了基础。

历代医家对行针的手法十分重视,并多有论述。明代龚居中著《外科正宗》指出:“故凡针灸者,必先明其经络之原,识其人迎、寸口、趺阳三部之脉,以辨虚实寒热,而刺之可也。”清代高鼓峰著《针灸大成》则具体归纳了行针的“九要”,即: “一要知经脉之所起,其二经之所行,其三阴三阳之气盛衰。二要审经络之阴阳,认表里之所属。三要知刺灸之法,四要明补泻之功。五要懂运气的道理,六要多加练习,七要掌握分寸,八要知道深浅,九要熟悉部位。” 现代针灸学教材,将行针手法概括为“准”“快”“轻”“柔”“稳”“匀”“恒”七个方面。

所谓“准”,就是定位准确,刺灸穴位确切。 所谓“快”,就是在进针、推针、出针、艾灸时动作敏捷迅速。 所谓“轻”,就是力度轻柔,特别是对于年老体弱、病重疲倦、小儿等特殊群体,应尽可能减少损伤机体组织,减轻患者的痛苦,保证安全。 所谓“柔”,就是手法柔和,使用针刺或艾灸时,力量不宜过大,切忌粗暴硬拽。 所谓“稳”,就是行针稳定,沉着大胆,精神集中,细心操作。 所谓“匀”,就是在行针过程中用力均衡,不忽轻忽重。 所谓“恒”,就是持之以恒,无论练习基本功(持针、取穴、行针),还是临床操作,必须做到始终如一,连续不断。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