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负债表怎么看真假?

喻郑元喻郑元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虽然现在上市公司披露的信息逐步规范化、透明化,但是并不能完全排除有些企业为了一己私利而调整财务数据。那么,如何从资产负债表中找出蛛丝马迹呢?

“粉饰”手法一: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

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实质上是股东权益的内部调整,对公司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现实的收益水平和现金流量水平及持续盈利能力均不构成影响,但却能够使每股面值下降,股本扩大。

分析者在分析时应注意:首先,将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前的每股盈余、净资产和红利分派情况与其前三年比较,看其分红派息是否在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前创出了历史新高,是否存在“该高不 高”或者“为高而高”的现象;其次,将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后的次年的每股盈余、净资产和红利分派情况与去年的水平进行比较,看是否出现大幅下降,是否存在虚假粉饰嫌疑。

“粉饰”手法二:调整股利分配中的送红股和公积金转增股本的比例

公司送红股以及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都有一个最可分配数量的上限,送红股的数量是上一年度每股盈余或者过去三、四年盈余的累积。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的数额是资本公积金中的股本溢价部分。公司可以在法定最大值内进行各种组合选择,但必须考虑到二者的相互牵制关系。

将过去三、四年公司的可分配数和实际分配数的变化情况进行列表对比,以考察公司是否在“合理合法”的范围内运用各种财技来调整所有者权益的内部结构,影响每股指标的变化。如:前些年不少绩差公司在年报披露时仅分配少量现金股利,而不进行送红股,到第二年中报披露时采取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的分配方式,达到扩大可流通股数、降低每股指标的目的。再如:有些业绩一般的公司,为了吸引投资者,在年报披露时,把可以分配的盈余全部用来送红股并公布高公积金,以备来年继续转增股本,投资者应结合公司的利润分配实施公告中的除息基准日和股东大会决议通过日,与上一年度相比,来判断其是否在盈余分配上动了手脚。

“粉饰”手法三:递延税款借项的“突然”增加

企业当期支付的超出税前列支的费用或按税法规定可以在以后年度税前列支的费用(如公益、救济性捐赠超过税法规定部分,研究开发性费用)等形成递延税款借项,待其可在税前列支时,可减少当期应纳税所得额。

企业有可能为减少当年纳税额,增大本可当年税前列支的费用,将部分可抵税的时间向后推移,而在下一年将部分当年应纳税所得放入递延项目,从而达到“少此多彼”、“少此年多下年”的目的。递延税款借项的异常增加,将引起企业留存收益的增长,并带动企业的所有者权益增长。

“粉饰”手法四:投资收益构成的变化

投资收益的来源主要是联营参股企业的分红利或债券利息。分析其投资收益的构成和来源,在投资收益占税前利润比例较大时,更应关注投资收益的性质,分析上市公司是靠自身主业利润的增长,还是靠从关联公司转移利润来实现利润最大化。尤其对短期持有而后出售的股票差价利益,应了解其产生的真实性,它有可能是企业短期炒作或年末为调整业绩而采取的举措。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