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是五行什么属性?
姓为姓名之首,而姓之性质又关乎人一生的命运,所以,从姓的五行看人生运程是很有道理的。《史记.五帝本纪》载“黄帝之二十有五人”,这二十五人的名字都是两字姓(如轩辕、神农等);而“颛顼之子五世而为天子”共五名,他们分别是高阳、高辛、高阳氏、高辛氏。这些姓氏,按汉代学者司马迁的说法,都属于“单复姓”。
先秦战国时代,国别史中开始有了“氏”之称谓。春秋时晋国有解狐及荀寅,宋国有公孙寿章和乐祁,郑有大夫祭仲与宋弘,齐国则有管夷吾和高傒等等,他们都是“公族大夫”或“卿士”,属贵族阶层,其姓已不可考。但他们都有别名,即“氏”。
到了东汉,经学大家郑玄作《礼记·檀弓篇》注说:“姓,生也,后人加之姓以标志其祖宗之所自出。”“氏者,别于他姓,此姓未显,氏则显矣。”这是“姓”与“氏”新定义。后世多承此说法。如清代学者王应奎在《柳南续笔》中说:姓始齐,今齐人尚有姓,齐语谓之姓氏。余尝闻友人说,文登李姓,至齐郡乃分为李,诸城冯姓,至琅琊郡始分冯,盖地近齐、琅琊者姓氏如此。 由此可知,“姓”是一个家族最初的命名,它的产生与种族的繁衍密不可分;而“氏”则是家族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是同姓内支系的区分标识。所以,古人说“同姓皆可名为氏”,“异姓则为姓所别”(清•王应奎《柳南续笔》),意思是同一个姓的族人,无论其支系或者血统关系如何,都可以给这个姓加上一个称谓以示区别;不同姓的人,即使血缘相近,也不能把他们的姓改为相同的氏。这在今天看来是很可笑的姓氏观念,但在上古却是一种严格恪守的制度。而这种制度,对于巩固父权家长制的社会结构起到了重要作用。
现代人类学认为,姓氏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具有明显的族群认同功能。它通过家族血缘关系的传递,使个体明确自己的位置,并通过这种位置确认自身在社会结构中的角色。可见姓与氏的关系,犹如基因遗传信息中的基因序列和表达序列,虽然它们各有功能,但又是紧密联系的。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了解姓的五行,也就知道了部的五行。因为“氏”是由“姓”发展而来的,二者有着五行属性的传承关系。比如“孔氏”,它的五行就继承了“孔姓”的五行,如果“孔姓”为木,那“孔氏”就是木火。又比如“赵钱孙李周吴郑王”这八姓,它们的五行属性分别为金水木土水火土木。那么“赵钱孙李周吴郑王百家姓”的五行就是金水木土木水金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