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抵质押贷款占比?

皮鬣皮鬣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近日,中国银监会公布了《关于加强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资产质量监管的意见》,其中指出,“力争2017年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较2016年明显下降,抵押品比例逐步提升,抵质押贷款快速发展,资产质量明显改善”。

在关注不良贷款率的同时,我们也要关注不良贷款率的构成。根据监管规定,以贷款五级分类标准来看,根据不良贷款的发生原因,银行可将其分为:单纯不良、重组不良和抵质押不良。

单纯的不良贷款是由于项目和企业借款人经营情况、财务状况发生变化而无法按时归还的贷款;重组不良是指通过业务调整,将不良贷款划归新增信贷业务进行统一管理,重新恢复清偿能力的贷款;抵质押不良是指以银行自身拥有的抵质押品作为还款为了保证的贷款。

从目前来看,银行对资产质量的监管诉求主要是针对“单纯不良”。而在实际监管中,往往对单纯不良的界定较为含糊,大多以判断银行是否按规定披露信息为主要依据。这也造成在不良率攀升时,有的银行将一定金额可变现的股权类资产纳入其中,有的银行则不纳入。

从抵质押不良来看,目前在商业银行的信贷资产中,担保方式仍以不动产抵押、股票抵押贷款为主,现有规定无法准确衡量贷款质量,造成不良贷款认定困难,不良监管数据失真。

有专家认为,要有效防范与化解不良贷款,促进银行业的良性循环,有必要将抵质押贷款纳入银行不良贷款统计范围。同时,还要对抵质押情形下贷款人应当履行的调查、审查、风险控制等职责任务作出明确具体规定,并提高抵质押率。

但现实结果是,纳入不良统计的抵质押贷款只占全部贷款的很少一部分。即使银行将股权等非实物资产纳入表内监测,实际数值也较小。这是因为抵质押贷款一般占比较高,银行大多不愿意将其划分为不良。

除抵质押不良外,表外期权类不良也未得到正确评估与统计。今年二季度末,六大银行表外理财业务规模近40万亿元,占银行业银行总资产近30%。而根据监管要求,表外业务必须全面计提拨备,但实际执行状况差别很大。一些银行基本没有做表外业务,而一些银行将绝大部分表外资产业务纳入拨备范围,表外业务几乎涵盖全部拨备。

银行拒将大量表外业务和资产划分为不良,最直接的影响是,缺乏统一的评级方法和标准,各类资产风险无法可比,造成不良数据的交叉验证困难。

事实上,在国际投行和信用评级机构眼中,不良资产是一个包含大量不确定性的灰色区域。这主要体现在,不良资产在具体划分时标准各异。银行会将自己的不良划分为多个类别进行管理、处置。

但从未来趋势看,监管层强调,各地银监局要加强与地方主管部门的协调配合,推动地方政府加大对不良贷款核销力度。加快建立银行不良贷款处置市场化、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支持符合条件的地方政府出资设立的资产经营管理公司和产业投资基金,参与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出售、证券化和资本化运作。

由地方政府来出资承担银行不良资产,将成为今后一段时间内的主流。尽管地方政府从银行承接的不良资产质量并不确定,盈利前景也存在很大疑问。但从结果来看,只要能够解决当前不良过高的问题,地方政府愿意接受任何“解救方案”。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