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木有哪些子?

郦炯妃郦炯妃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行”字是现代汉语用的词汇,在古汉语中是没有的,它起源于道教的理论。道教认为天地万物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基本物质所构成,相应地,将这五种物质对应到人体就是“五脏”,进而推及外在世界便是“五方”,再进一步则是“东南西北中”五个方位和“春秋冬夏”四季。而“五季”又可以细分出“十二支”,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详见《黄帝内经·金匮真言论》)

古人将每一天划分为五个时辰,分别是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亥,每个时辰为两个小时,这样一天便被划分成了10个时段,每一个时段分别对应一个节气。所以从节气的角度讲,一日分为十段,每段配一个地支,正好一个周期。 十天干与十二地支相互搭配,便组成了“六十大甲子”。古人用六十甲子记录时间,也用来记年。以每年冬至为首计“一阳生”,冬至那天白天最短夜晚最长,随后昼渐长夜渐短直到夏至,冬至夏至周而复始循环往复。每年的冬至和夏至又是干支历的起点,以此划分季节,立春为春季开始,立秋为秋季开始……如此推算,一年十二月二十四节气便有了对应的年份记载。

“五行”这个概念就更复杂了,它是我国古代哲学史上一个重要的概念,来源于远古时期人们对自然界客观事物的抽象分类。当时人们发现自然界有很多不同的物理属性,如坚硬、柔软、沉重、轻灵、湿润、干燥等等,于是将具有这些不同物理属性的东西归于同一范畴,加以概括,“五行”也就由此而来。

古人通过长期的生活经验和观察发现:大自然中,凡是有动力的东西都离不开空气——风调雨顺,草木茂盛;凡是有形质的东西都离不开水分——雨露滋润,土地肥沃;凡是有生命的东西都离不开阳光——日升月落,植物向阳。古人将“木火水土金水”这“五气”与“金木水火土”这“五星”一一对应起来,赋予了它们深刻的哲学意义。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